为什么家庭美满却不幸福

时间:2023-07-31 18:10:41 知识 我要投稿

  吃穿用等方面的享受已经足够了、有些人贪得无厌,拥有太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对幸福缺乏正确的认知。

  为什么家庭美满却不幸福1

  前两天后台收到私信,一位妈妈对自己长久以来的生活模式产生了怀疑。

  她表示,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孩子很懂事,丈夫也很配合。表面看起来,完全就是别人眼里的模范家庭。但最后他留下了这样一个疑问:

  为什么我的家庭很和谐,我却还是不开心?

  从她描述的很多细节来看,与我认识的一个家庭十分类似,所以我打算放在一起来讲。

  1、你付出的,孩子真的都收到了吗?

  我的一个远房亲戚,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为家庭无私奉献的那类母亲。

  孩子正在上高中,由于成绩中等,她辞职搬到了孩子学校旁边陪读。孩子早自习,不到6点就要起床,她通常都是5点多起床做好早饭,等孩子出门后开始洗衣服、打扫家务。

  接着就要买菜做午饭,然后又是一阵忙碌的日子,做晚饭……

  晚上督促孩子写作业,哪怕自己看不懂,也坚持在旁边坐着,每天都循环往复着这样枯燥的生活。

image.png  

  孩子也很努力,早起晚睡,每天刷题都会刷到凌晨零点之后。可成绩却没怎么提高,高考的时候反倒发挥失常了。

  这样的结果让一家三口都失控了。一个人承受陪读家庭压力的爸爸,长久以来憋着的一股气全部释放了出来。辞掉工作,放弃自己生活的陪读妈妈,既委屈又生气。

  可孩子的确努力了,他们商议让孩子再复读一年。

  可孩子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她朝父母大喊道:

  ”我不要你们为我付出这么多,你们知道我每天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吗?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努力学习,我就对不起爸爸,对不起妈妈,对不起所有人,有时候刷题真的是刷不下去了,就想干脆不读算了。

  可是我一点退路都没有,我真的不想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生活了!“

  孩子怒吼出来的真心话,让夫妻俩愣在原地。原来一直以来,每个人都在为家庭付出,但每个人都不开心。

  其实这种情况就是”假性互惠“在作怪了,每个人都想给对方最好的,但却没有意识到这究竟是不是对方想要的。自己戴着努力、无私的假面,却给对方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2、关于”假性互惠“

  就像前段时间很火的《小欢喜》,事业成功的妈妈宋倩,为了女儿英子的高考冲刺,放弃了工作,想尽办法给英子煲海参汤补充营养,甚至已经为她规划好了人生。

  她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英子却变得叛逆,还会得抑郁症呢?

  如果从英子的角度看,这一切就很理所应当了。她之所以认真学习,是因为她知道妈妈为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必须达成妈妈的愿望。

  可这就意味着她要放弃自己最喜欢的航模,甚至放弃梦想的南大。最终在这样的挣扎中,压抑痛苦的她终于爆发了,离家出走甚至跳桥。

  她怒吼出来的那句”妈妈,我配不上你的爱“,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简单来说,亲子间的假性互惠,就在于双方沟通不畅,彼此缺乏坦诚。

  父母常常认为自己足够了解孩子,并拥有更多的.人生阅历,能给孩子最好的,为他选择一条最好的路。

  而孩子在看到父母的付出后,哪怕父母选择的路并不是他想走的,也会尽可能付出努力。但这种内心的挣扎却让他痛苦不已,最终可能仍然无法达成期望。

  当心中绷紧的弦断掉,所有的委屈就将倾泻而出。一直以来表面上和谐的亲子关系,才会暴露出张牙舞爪的真面目,而其危害也很明显。

  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棋子,竭尽自己所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东西。而孩子为了报答或取悦父母,会渐渐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迎合父母给自己安排的一切东西。

  而在这样相互付出的情况下,亲子关系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双方都觉得压抑痛苦,却要装出微笑的样子,导致心血变成了矛盾和伤害,何苦呢?

  这还只是当下的危害,如果孩子能顺利达成父母的期望,他还会一直带着这张假面活下去。就像一个木偶,清晰地朝着某一个目标前进,但内心却是迷茫的,没有自我主张,一直为他人而活。

  今后进入集体或组建家庭,仍然会将这样的人格传递下去。

  3、如何避免假性互惠的亲子关系?

  (1)亲子间相处要有界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个观点,大部分家长应该都听过很多遍了。

  父母应该遵循”漏斗式教育“的原则,在孩子尚且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之时,一般6岁前父母要给孩子立规矩,控制他在正常的范围内走。

  但当孩子进入少年和青少年时期,父母就要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因为他要为今后自己闯荡社会留出一个适应过程。

  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保持界限,无私付出自己的一切,反倒是给孩子一种压力。

  正确的方式是,父母除了给孩子陪伴外,还要有自己的空间来自我成长。你的优秀就是孩子的榜样,这样言传身教的方式要比你在孩子身边盲目付出更好。

  (2)亲子间坦诚相待

  只有在不当的沟通方式下,父母和孩子才会给自己戴上假面。亲子本是血肉相连的关系,为何不能坦诚相待呢?

  在这方面,父母要担当主动的那一方,跟孩子说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允许他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要只记得要求孩子,也要适当倾听才可以。

  (3)对孩子的优缺点抱有一颗平常心

  父母永远要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人是完美的。孩子存在优点,同样也存在缺点,对于这些家长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期望过高,不仅不能让孩子成长为期望中的样子,反而会给他施加巨大的压力,适得其反。

  就拿学习这件事来举例,一个班级上能名列前茅的只有那么几个人。也许那些孩子在学习上占优势,而自家的孩子在其他方面有天赋。

  虽说高考仍然是决定孩子未来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并不是全部。如今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时代,机会也滚滚而来,试着发展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方面,以后不一定就不成功。

image.png  

  (4)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我

  当然,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但这一定要是孩子可以逐步通过努力够到的目标,而不要指望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朝着高高在上的目标努力。

  如果父母不试着帮他分解任务,孩子可能首先就有畏难心理了。

  另外,如果孩子的学习天分真的就到此为止了,父母也要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我。

  毕竟,没有一条理论说明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每个人在怀孕的时候,想的都是孩子能健康出生就好,可为什么到孩子进入学校后,就渐渐变得迷失初心了呢?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他自己的位置。如果孩子真的已经付出了努力,家长就应该感到欣慰,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好了。

  能健康快乐地在这个世上走一遭,难道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最终期望吗?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坦诚地沟通清楚,才能避免双方都在付出中纠结和痛苦。

  为什么家庭美满却不幸福2

  首先我想说:“如今人们不缺吃不缺穿用却没有幸福感”这句话是很片面的,不够客观实际。应该说,在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应该说是真真切切的,且幸福指数不断地提升。

  我在超市就不止一次地听到老人们议论说:现在的社会好得很,啥都不缺,只要你有命,身体好,把福就享够了。

  至于部分人不缺吃穿用却没有幸福感的原因,我想至少有以下这些吧:

  一是在吃穿用等方面的享受已经足够了,有些腻人了,就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所说,是过分满足而产生了超限抑制,幸福也不觉得幸福了。

  二是有些人贪得无厌,拥有太多,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三是确有少部分人或因病。或因家庭不和谐,或因属于极少数弱势群体之中,真的是境况还不够好,因而缺乏幸福感。

  四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对幸福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些人是非不分,美丑不顾、荣辱颠倒,把幸福拿脚踢,把喝蜂蜜当喝黄连水,思想混乱,情感错乱,闹得自己不知好歹,缺乏起码的辨别能力。

  他们所谓的不幸福,也只能限于这个糊涂或麻木的应该予以鄙视的小圈子,绝不能代表更多的人。

  五是极少数违法乱纪的贪污腐败分子,他们虽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但白天常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就惊心。这些不正常的人,他们在物质上穷奢极欲,在精神上恐惧不安,就是再富裕再奢侈,也绝不会有什么幸福感的。

image.png  

  有个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康熙王吃搅团的故事发人深思。这故事是说,康熙皇帝一日闲来无事,便去一亲戚中一位年长的种蔬菜的老人那里去闲游,在那里一边转悠一边说闲话,不知不觉时间长了,肚子也饥了。

  在这种情况下种菜的老人给他做搅团吃,还烹制了不少新鲜蔬菜。那一顿饭,康熙皇帝觉得特别好吃,香得不得了。

  后来回到皇宫,他就让御厨给他做搅团吃,可怎么也不好吃,他就把那御厨杀了,又一连找了好几位厨师给他做搅团吃,可还是不好吃,就接连杀了好几位厨师。

  直到后来,有一位了解情况的智力超群的大臣对康熙皇帝说:圣上啊,肚子鸡饿了饭好吃,你那天在菜园子吃搅团觉得特别香,是因为你肚子饥了。

  现在你在皇宫里吃得饱饱的,再香的饭也会觉得不怎么样的。请圣上三思,是不是这个道理?康熙王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是很发人深省的。如今,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满足感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对幸福的感觉也会变味的。是故,所谓的吃穿用不缺却不幸福的说法,不见得就是准确的。

【为什么家庭美满却不幸福】相关文章:

家庭幸福美满的句子07-29

幸福美满的诗句07-19

为什么婚后家庭都不幸福07-21

原生家庭幸福为什么还缺爱05-05

为什么家庭很幸福也会得抑郁症03-07

为什么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好爸爸04-03

为什么男人在外面找女人却不离婚04-13

为什么男朋友出轨了却不愿意分手03-30

为什么农村家庭很奇葩07-2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