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弹戏的介绍,弹戏是川剧五种声腔之一,并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
四川弹戏的介绍1
弹戏
系秦腔演变而成。秦腔进入四川,约在明末清初。
弹戏是川剧五种声腔之一,源于陕西的秦腔,属于梆子声腔系统的分支,故亦有「川梆子」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受四川地方语言及音乐影响,弹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
艺术特色
弹戏保留了梆子声腔的特点,高亢且铿锵,并使用梆子作击节乐器,而主奏乐器则使用盖板胡琴。川剧的曲调分有「甜皮」及「苦皮」,「甜皮」表现喜悦之情,「苦皮」表现悲苦的情感,此两种曲调既可独立使用,亦可出现于同一剧中,其结构形式相同,却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类戏剧以音乐、舞蹈、诵经为表现手段,以写意和虚实结合为主,表现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川剧在唐代曾被称为“川剧”。据资料记载,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四川发生了一件荒唐的政治事件。
当时,刘辟是蜀国的中心镇(相当于总督),是一个大贪官。他在蜀中乱收苛捐杂税,民不聊生。于是,当地的优秀人士(戏曲演员)把刘辟的作品编成了话剧,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川剧《刘辟负责买》,准备借此为民发声。
然而这部歌剧虽然排练得很熟练,却一直没有得到表演的机会。后来,当刘辟反叛唐朝时,优秀的人们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公开表演。谁知,朝廷昏庸,认为这出戏涉及攻击朝廷,不仅派兵捣毁戏班的场子,还把演员抓起来鞭打,然后充军。这些演员的恩怨让人愤怒,为后来的'反唐起义埋下了很深的伏笔。
其中,除了光调制系统起源于当地,其余均为外地传入。这五种曲调以及伴随这五种曲调的锣鼓、唢呐曲牌、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丰富,兼收并蓄。它吸收了所有民族戏曲体系的营养,与四川地方语言、音韵、音乐相融合,演变成形式多样、曲调丰富、结构严谨、风格各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四川弹戏的介绍2
弹戏
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它源自陕西的秦腔,属梆子系统,因此又有"川梆子"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它同四川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衍变,无论曲调、唱法还是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尽管二者的关系不是相当接近,但从从曲调结构,调式特点,以及整个唱腔的韵味等方面分析,均可找到它们之间的渊源。弹戏包括情绪完全不同的两类曲调:一类是长于表现喜的感情的叫"甜平"(又称"甜品"、"甜皮"、"甜腔"),一类叫"苦平"(又称"苦品"、"苦皮"),则善于表现悲的感情。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的调式、板别、结构都是相同的,甚至在同一板别的唱腔中,曲调的骨架都一样。
灯调
灯戏在川剧中颇有特色,它源于四川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可以说是古代巴蜀传统灯会的产物。所演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体现了当地浓烈的生活气息。
灯戏声腔的特点是:乐曲短小,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旋律明快,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风味。
灯调声腔主要由"胖筒筒"、发间小曲和"神歌腔"组成。灯戏伴奏的"胖筒筒",是一种比二胡杆粗、筒身大、声音略带"嗡"声的琴。
昆腔
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如今已渐衰微。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了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或唱句,插入其它声腔中演唱,形成了川昆独具姿色的艺术风格。
川剧昆腔的曲牌结构与它的母体"苏昆"基本相同。应用时有"单支"和"成堂"两种形式。当前,以昆腔单一的声腔形式演出的剧目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溶于高腔、胡琴、弹戏诸声腔之中,或者是与其它声腔共和。
昆腔的主奏乐器是笛子。伴奏锣鼓及方式与其余高、胡、弹、灯诸声腔相同,以大锣敲边和苏钹二件乐器的特殊单色构成锣鼓的'"苏味"来区别于其它声腔的锣鼓伴奏。
胡琴
胡琴是二黄与西皮腔的统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燕兰小谱》卷五记载:"蜀伶新出琴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应之,工尺咿唔如话",可以说是四川胡琴腔的注脚。胡琴腔约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了。
二黄包括正调(二黄)、阴调(反二黄)、老调三类基本腔。正调善于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西皮腔与二黄腔的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西皮、二黄多为单独使用,但也有不少剧目同时包纳二种声腔。
四川弹戏的介绍3
一、川剧中的弹戏受秦腔影响最大
秦腔在古代的时候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延伸的也非常丰富,虽然在现在仅仅指的是西安的秦腔,但是在历史上指的是流行在陕甘地区的地方戏曲。秦腔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含义,当前将引入到川剧中之后,对于川剧的弹戏发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四川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天府之国,经济是十分发达的,正因为这样,蜀中地区战争也非常多,人口非常不稳定。清朝的康熙皇帝为了恢复四川的经济,鼓励人们迁徙,所以很多人都纷纷来到四川,顺便把一些风俗习惯带到了四川,而那个时候陕西的商人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秦腔就是这个时候引进去的。
当时的.川剧使用的是当地的风言和当地的一些风俗和民歌相互结合是多声腔的系统,但是后来随着秦腔的引入,川北地区的人就会将秦腔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
二、秦腔对弹戏的影响
人们后来用川音来演唱秦腔逐渐发展成民间的设计和一些民间的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里面蕴含了非常浓厚的四川色彩。弹戏和秦腔相比的话,相似的地方是非常多的,在唱词的时候都是以十或者是七字句为基本的句式。伴奏的乐器也基本上是以梆子和盖板胡琴为主,所以弹戏也被叫做川梆子和盖板子。
所以由于四川和陕西两地有接壤,两个地方的文化也一直在交流,在戏曲文化的传播中也不断的结合,变成新的声腔,对于我国地方戏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四川弹戏的介绍】相关文章:
梦见别人弹古琴很好听06-28
黄梅戏起源于07-11
黄梅戏的花发源地07-11
黄梅戏的风格特点是什么07-11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朝代07-08
黄梅戏发源地在哪里07-11
黄梅戏主要特点在什么07-11
四川旅游攻略04-30
四川的川剧特点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