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在职场上的大叔一般到了40岁左右,作为职场人似乎早该事业有成、衣食无忧,但其实很多人仍在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要再来一次是那么的难。
75后职场人不是涅槃的齐天大圣,不是顿悟了的徐峥导演,他们只是事业上碌碌寻求转变、寻求突破的中年大叔。当他们足够成熟、开始反省,猛然发觉当下从事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的时候,二次求职却异常艰难。
刘湃是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宣传的职员,每每查处制售假药的黑窝点,他就写写宣传稿;赶上分局普法宣传,他就跟着拍拍照。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那些年近40的老同学们要么自己创业自由自在,要么成了中层领导从事喜爱的事业,自己则困在了办公室跟几个80后共事。“我工作好几年,但那些来了几个月的新人跟我没什么差别。这种没有准入门槛的工作不存在经验积累一说。”刘湃觉得自己在本就不感兴趣的岗位上消磨却没有明显回报,于是辞了职。
曾经获得一份事业单位、国企背景的工作让人钦羡,但是十几年后他们触及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晋升无望,转身看看当年一起的同学们却风生水起,这时他们开始低头反省。像刘湃这样从坚持了十几年的职业道路上出走的中年人不在少数。
刘湃的工作稳定安逸,也正是这种稳定让他决心改变。“不是工作不好,是我不喜欢”,可惜的是只有经历过才感受得到好恶。刘湃从毅然辞职到现在仍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他发现75后“跳槽”容易,“求职”却很难。有行业资源的资深人士跳槽后担任中层,企业都还算欢迎。但对于一个在新的职业道路起跑线上的中年大叔来说,即使他应聘的是普通基础岗位也几乎没有市场。
刘湃经朋友介绍去应聘创业公司美食编辑,能写会拍的他让用人方非常满意,但就在HR得知刘湃年龄后事情发生了反转。HR表示因为创业团队都是80后,因此老板希望招聘年纪相仿的人便于团队沟通和协作。而且雇主认为,公司产品定位是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才才能更好地了解用户喜好。
同样经历过职业转换的李祺是今年年初入职新岗位的。1997年毕业后李祺做过公关,干过采购,一边工作一边创业。四年后尚未明确方向的他在交通大学读了两年MBA。毕业后又做了几年销售。等他最后认定做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师的时候已经38岁了。通过几次跳槽,他现在如愿在一家培训机构担任中层领导,只是被“边缘化”的感受愈发强烈。
其实,这些步入中年的人们有自己一贯的思维和价值标准,他们能接受逻辑上的说服,却难以被小众的兴趣爱好所打动。他们也在努力了解千禧一代的想法,努力与年轻人的思维形成共鸣,但总不免一说话就带上了说教的口吻。李祺说:“中年人在主观方面带着一份自持,客观上也着实失去了90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