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吃什么好

时间:2023-10-08 04:10:52 饮食 我要投稿

  萝卜、寒糕、八宝饭等等。

  大寒吃什么好1

  大寒时节,天期严寒,冷风嗖嗖,我们不仅要注意多穿衣服,增加保暖,在饮食方面也需多加注意,大寒的时候需要多吃一点可以增加热量,低于严寒的食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寒吃什么好呢。

  在大寒的时候,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吃糯米的习俗,虽然这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其中却蕴含着很多生活经验。在进入大寒之后,天气非常寒冷,而糯米当中含有非常多的热量,有非常好的御寒效果,食用之后整个人都会感觉非常暖和。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八宝饭的.说法,八宝饭是用糯米熬制的。他们把糯米蒸熟,然后拌上糖、猪油、桂花,再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image.png  

  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成分,而且味道甘甜,口感爽脆,价格不贵,称得上是物美价廉的好蔬菜了。人们在寒冷的天气中总是偏爱油腻的肉类,但是吃多了对身体有不好,此时可以搭配些白萝卜一起食用,美味又健康。

  每当到了冬季的时候,随处都能够看到红薯的身影,特别是烤红薯的味道更是飘满大街小巷。在大寒的时候吃上一个烤红薯,浑身都会感觉暖暖的。红薯当中含有极多的营养,所以很多人爱吃红薯。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寒气到了极致也就被叫做大寒,大寒一过又一年。大寒时节,天气虽然寒不可耐,但是新年的脚步却越来越近,浓浓的年味逐渐在寒风中弥漫开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熬过了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能看到春暖花开。关于大寒吃什么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

  大寒吃什么好2

  白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正是食用萝卜的好时节。冬天人的活动量减少,容易产生积食,萝卜既能清热,又有助于消食化滞,不但不会上火,更起到很好的营养滋补作用,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蘑菇

  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蘑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很多蘑菇中都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因此蘑菇有“维生素A宝库”之称。研究报道表明,蘑菇维生素A含量很高,如果在冬季常吃蘑菇能有效预防感冒。蘑菇可以补充丰富的蛋白质,还可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哦呢。

  红薯

  冬天吃个热热的红薯,是最惬意的事情。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钾,能有效防止高血压和预防中风。红薯适合冬季食用,可以有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体质,对于冬季滋补来说效果是很不错的.恩。

image.png  

  大寒节气的风俗

  1、搞大扫除

  大寒节气时还有一个风俗叫除尘,除尘又叫做“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家家都会对自家进行打扫,意有将坏运扫除掉,也是为新一年的到来做准备。

  2、喝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鸡汤。

  3、糊窗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

  4、做牙

  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5、吃糯米饭

  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有大寒吃糯米的风俗,糯米是热量非常高的食物,有极佳的御寒功效。

  大寒吃什么好3

  大寒的由来和节气习俗

  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image.png  

  节气指导农事活动

  中国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是文化历史的积淀,是农耕社会的需要,是民俗风情的体现,是先民智慧的凝聚。节气的起源和发展是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它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在具体形成的过程中,节气和农业社会的农事活动有密切关系。

  节气是根据春夏秋冬一岁四时制定的。春播,夏作,秋收,冬藏,季节时令决定着农事活动,聪明的古人在创造耕褥犁耙深耕细作的同时,还创造了有利于农事的精密的时序。

  时序首先体现为节气和节日。一年四个季节、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一套时序系统,根据农业的需要,逐渐完善,它不仅仅充当耕作时间表,为整个社会生活所遵循,同时,节气与民众的消祸祈福、祈祷丰收、祈求消灾心理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气风俗,如“清明”节的踏青、扫墓习俗。

  有的节气还成了重要的节日,如“立春”日是“春节”。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岁时节令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正在走向世界。

  千百年来,中原文化以农耕为主,“民以食为天”,农耕活动“在于趋时”。就是说,农耕第一要务就是抓紧农时。因此,各地农民一直把节气拿来指导农事,并以此总结出了数不胜数的节气谚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