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知识

时间:2023-05-12 13:09:22 我要投稿

  中医学知识,中医诊断主要靠四诊,即望,闻,问,切。望诊主要看形体,面相。闻诊主要听呼吸和讲话声音,嗅身体的气味;问诊,主要是询问病历史及近期的多种症状,你知道多少中医学知识。

  中医学知识1

  把脉需要病人不吃早饭,静坐60分钟。方能准确,而且要相当深厚的中医相应地加强了其它三诊。而我们“好享受”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手诊,因此诊断地准确度高些。

  内部脏腑阴阳失衡,因此治本需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诊病首先要明辨阴阳,阴阳不辨,调病往往是南辕北辙。

  例如:肾虚分阳虚和阴虚。阳虚者滋阴,腰越来越痛,阴虚者补阳,腰越来越酸。通过望诊辨阴阳主要从四个方面看。

  1、形体:阴虚形瘦,阳虚形胖。

  2、舌象:阳虚舌质淡,舌形胖,苔白,苔厚;阴虚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

  3、神情:阳虚气短,懒语,抑郁不欢;阴虚燥热不安。

  4、寒热:阳虚怕冷,阴虚怕热;阳虚者出凉汗,阴虚者出热汗。

  第一部分 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

  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

  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image.png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肝与胆

  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肝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滞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

  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中医学知识2

  1、绿茶可预防肝病。

  2、胖大海泡茶不宜长期饮用。

  3、感冒不宜喝苦丁茶。

  4、胆固醇高者少吃鱿鱼

  5、海蜇皮能缓解高血压。

  6、食肉过多对身体有害。

  7、骨折初期不宜喝骨头汤。

  8、常喝豆浆有益健康。

  9、豆浆不宜与红糖鸡蛋同饮。

  10、白酒不宜代替料酒做菜。

  11、深呼吸可能不利老年健康。

  12、老人晨练宜先进食。

  13、运动后可喝杯牛奶。

  14、多喝水能防肾结石。

  15、睡眠充足才有益健康。

  16、情绪不畅会导致胃病。

  17、手机贴膜可能会伤害眼睛。

  18、员工不宜在办公室吃午餐。

  19、午睡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20、不宜用沸水煎药。

  21、服药不宜加糖。

image.png  

  22、不能用浓度为95%的酒精消毒。

  23、日照每天过三小时才算健康住宅。

  24、破损瓷砖辐射较大。

  25、卧室窗户留缝有助于睡眠。

  26、清晨不宜开窗通风。

  27、热水袋比电热毯更益健康。

  28、不宜用塑料袋保存果蔬。

  29、筷子最好半年换一次。

  30、牙龈出血要尽快更换牙刷。

  31、正确刷牙比选择牙膏重要。

  32、起床不宜马上叠被子。

  33、晒被子不能拍打。

  34、空腹不宜喝蜂蜜。

  35、喝蜂蜜可解酒。

  36、早喝盐水晚喝蜜。

  37、素食更适合中国人。

  38、海带可预防高血压。

  39、凉水洗脸好处多。

  40、刷牙宜用温水。

  中医学知识3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意思是说,要确保小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常有余。小儿脾胃运化功能不够强,虽然需要水谷营养,却不能多吃,否则容易出现消化不良。

  小儿肺很娇嫩,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故应注意不要受凉感冒。但穿得过暖,孩子容易出汗,反而容易受凉,导致风寒感冒等,引起咳嗽、肺炎等疾病,且往往容易反复,不易痊愈。所以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意思是说,人的脚部在肢体末端,阳气不容易到达,因此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袭,特别是严冬季节,双脚会倍感寒冷。所以冬天要注意足部保暖,用热水泡脚,按摩足部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病从口入”,是指饮食不洁或不节(过饥或过饱),最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疾病。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调和、适宜,防止病菌侵入。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人在大饥时,脾胃虚弱,纳化功能差,此时如果进食过多,会造成食物不化,结滞于胃肠内,造成胃胀,重者可致人死亡。人大渴时,心肾功能减弱,此时若大量喝水,水饮积聚于体内,影响肺、脾、肾功能,致使气血失常,严重者造成猝死。

  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是药三分毒”,再滋补的药使用不当也会给脾胃增添负担。食物吃得多了,非但起不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虚火上升。而保持乐观的处世态度,保持好心情,可以气血顺畅,百病不生,远胜于服补药和食补。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意思是说,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冻一点,有利于身体健康,不容易生病。

  “春捂”,是指春天气候乍暖还寒, 早晚及室内外温差大, 加之常有春寒侵袭, 因此春天尤宜注意防风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宜顿减。“秋冻”,指立秋后天气转凉,不要急于增添过多的衣服,此时可以加强锻炼,从而促进气血运行,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当然,春捂秋冻有讲究,要适度,不捂不冻不行,捂过头冻过头也不行。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意思是说,鱼味道鲜美,但多吃容易导致内热蓄积,即“生火”;肉美味可口,多吃则会导致体内津液代谢失常,产生痰浊,即“生痰”。一般来说,鱼、虾、蟹和各种肉食,长期食用都可助湿生痰,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新鲜蔬菜以及豆制品,则可补助气阴,助养脾胃,通调水道,有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所以,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适当减少肉、鱼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豆制品,有利于身体健康。

image.png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

  我国民间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中医认为,寒为阴邪,人体受外界影响,阴气也相应增加,伤及人体的阳气。此时人体为抵抗寒气,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同时,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当然,不能盲目进补,要因人而异,对症进补,同时,脾胃虚弱者、小儿等人群不宜进补。

  冬不坐石, 夏不坐木

  冬不坐石”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且金石属阴沉降,乃痼冷之物。中医认为, 冬季应以敛阴护阳为主, 如果久坐石凳,寒凉之气侵入人体, 会导致脏腑代谢失调, 尤其容易伤及肾脏。

  “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 潮湿闷热, 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 含水分较多,且木属阳升发, 如果久坐木凳,易受湿热侵袭阻遏气机, 损伤阳气, 伤害脾胃功能, 导致消化不良。

  没事常走路, 不用进药铺

  散步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之一,走路时四肢自然而协调的动作,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促使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调百脉而畅神志。

  同时,适当的行走能够对足底重要穴位——涌泉穴起到按摩作用,涌泉乃肾之所出,可灌溉周身各处,对人体、防病治病、保健具有重要作用。

  笑一笑,十年少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笑能解忧、安神定气,经常笑一笑,保持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不烦不恼,能够养正气,促进气血周流、筋脉通利,预防疾病,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

【中医学知识】相关文章:

——小知识04-04

小知识04-04

夏季的知识04-19

春季的知识05-12

保健知识 中医食疗与知识大全04-04

《小知识》梳头是最简单的~04-05

冬季知识 冬季如何04-04

睡眠小知识03-25

霜降的小知识04-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