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立了那么多规矩都不管用?

时间:2023-09-02 11:37:45 生活 我要投稿

  如何养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有教养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有位妈妈说说为了给小娃立规矩把血槽都耗空了,却没见什么成效该怎么办?

  今儿跟大家聊聊家庭规则。

  从前我看过一个对规则特别形象的比喻,说,规则就是界限。

  界限是什么?界限是墙。

  你不会试图冲破一堵墙,因为你知道做不到。

  每个家庭都有真正在意的界限,它们应该无懈可击,孩子们在这些规则面前没有回旋的余地。

  他们知道这些规则不能轻易打破,一旦打破,父母就立马会采取行动。

  但事实上,我们告诉孩子的很多家庭规则,更像是一扇门。

  他们不会想着冲破一堵墙,但是,他们总会试着去推推那扇门。

  每当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我们的自动反应就是针对该行为先立上一个规矩,然后警告孩子违反的后果。

  怎么又把拼图乱丢?以后用完要收好,不然我就会没收。

  睡前不能吃糖了,如果再吃,以后就不给你买糖了。

  规则越多,你就会花费越多的时间来执行这些规则。

  但事实上,有太多的规则你实际上并不关心,它们的存在只是提醒着你还没有执行它们。

  这些规则并没有让孩子们表现的更好,它们只是让父母更容易紧张和愤怒。

  毕竟你当的是妈,不是警察。

  你的职责不是监督孩子的一举一动有没有越界。

  我跟C爸也一直在寻求破除以及不随便立那些我们不关心的规矩。

  不再假装我们要执行那些永远不会被执行的条款,因为最终,你根本不会浪费时间去执行。

  如果你没有执行,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威。

  等你需要孩子接受真正的规则时,他们也不会把你的话当回事。

  有些“墙”,要一堵一堵的立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挑出一些最重要的规则,并为违反规则制定容易理解的后果。

  当你决定惩罚的后果时,确保它能执行。(不要做“我再也不给你买了”,或者“直接给你扔了”这类假大空的威胁)

  简单直接最好。

  这样你也有精力时时监督和规范孩子。

  等某个不良习惯彻底解决了,再换下一条。

  当你在考虑是否真的要建立一个规则时,先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是真的关心这个,还是我应该关心这个?

  选择对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认为应该重要的东西,并砌好那堵墙。

  至于其他烦人的小事,就让它过去吧。

  你会发现自己一天中需要执行的警务少了很多。

  有些“门”,要一扇一扇的开

  如果你之前有一个规则,而你实际上并不在意,那么,不如给孩子打开这扇门。

  适当的放权,会让你的规则更有分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就容易产生大量的负面行为。

  任何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会竭尽所能的向自己证明,他们有自己说了算的权力。

  那些觉得自己从来不能有选择权、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被理解的孩子,会变得叛逆、愤怒、固执,甚至最终会屈服为家庭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

  我们不能把权力都交给孩子,因为他们没有准备好,但在每个年龄都有一些能被允许的自由,可以让孩子有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比如,如果我不太介意CC吃点零食,但又不想任她随便吃。

  我会直接告诉她,为了不影响午饭,现在最好不要再吃零食了。

  但我会留给她,我可以接受她吃的量,比如一包饼干和一个蛋卷。

  她一般会说出争取的理由,比如:

  我只吃一块饼干,不会影响午饭…

  可是我太馋了,我先吃半个蛋卷,剩半个睡醒午觉吃。

  我一般都会同意。

  这种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小权力,既可以让她感受到自己的控制感,又能保持我作为边界线把关人的位置。

  而不是苦口婆心的告诉她:

  你少吃一点零食啊,不然午饭吃不了了。

  哎,你刚吃完饼干,怎么又吃蛋卷啊?

  你要再吃,我下次不给你买了啊。

  更要命的是,下次还会照样给她买......

  既浪费了自己的权威,又没有起到丁点的教育效果。

  大人说出口的话有效,才不会那么廉价。

  有妈妈可能会问,这样不会容易让宝宝讨价还价吗?

  别忘了,前提是,这是一扇门,本就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宝宝讨价讨的有道理,为什么不答应呢?

  如果确实不能答应,那一开始就把它变成一堵墙。

  如果真的不想TA吃,就直接把零食放到高处TA拿不到的地方,坚决而不只是建议性的说:马上要开饭,不能再吃零食了,想吃可以午睡醒了再吃。

  最后,规则不是道德老师,它规定不了孩子的价值观。

  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这些规距:不能撒谎,不能偷窃,不能对人无礼。

  教育学上认为,这是我们常常会搞混的一个范畴:认为只要对某些道德行为(比如撒谎)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就足以让孩子明白正确的价值观。

  说人话就是,好像你告知了孩子做人不能撒谎,他就真的不应该再撒谎一样。如果孩子依然撒了谎,大人就有理由理直气壮的指责他不听话、不乖——我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你不能撒谎的吗?

  窗户纸捅破后,是不是让人觉得,好尴尬啊?

  很多道德行为,不是规则规定出来的,而是只有孩子觉得被爱、被接受、与父母可以心意相通的时候,他们才更有可能接受我们的价值观。

  比如“不能撒谎”,能得到父母的谅解,孩子才有可能如实相告,如果明知自己说出实情的后果是被揍个半死,那么坦白的可能性有多大?

  比如“要友善”,如果父母平时待人接物就飞扬跋扈,只给孩子立一个对人要友善的家规,他友善的可能性有多大?

  再比如“孝顺”,如果父母对自己的老人都恶语相向、没有尊重,却告诉自己的孩子,以后要孝顺父母。那么他孝顺的可能性有多大?

  有人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感和长时间的陪伴”产生相似价值观的可能性,比单纯的强调和灌输至少有效3倍。

  所以孩子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仅仅在于你立下了什么样的规矩。规矩再多、再严,也不能帮你养出一个有教养、有温度的孩子。

  比规矩本身更重要的是,你的规矩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孩子的天性、是否符合他现阶段的发育规律,以及,最重要的,孩子在你身上能真正看到什么?

【为什么你立了那么多规矩都不管用?】相关文章: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吸烟06-20

为什么酒店的枕头那么多04-07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茶04-29

为什么那么多人借钱不还08-23

苹果手机为什么那么多人用07-04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离婚04-29

为什么那么多人听网易云05-12

为什么那么多男生喜欢腿03-27

为什么那么多女人不想嫁人08-31

为什么都不建议买chr06-0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