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作文

时间:2024-04-19 12:01:54 美文 我要投稿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事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作文(优秀3篇)

故事作文 篇1

  在我八岁那年,妈妈送我了一套儿童版四大名著。我如获珍宝,迫不及待地抽出一本《水浒传》读起来,而这本书最后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书之一,我与书的故事也开始了。

  有一天,我趴在地毯上全神贯注地读《水浒传》,正看到晁盖带领各好汉“智取生辰纲”时,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仿佛自己已经进入了书中,追随着梁山好汉劫富济贫去了,我忍不住大声叫好。妈妈走过来,奇怪地问:“怎么啦?”我绘声绘色地将书中的情节讲给妈妈听。非常激动地告诉妈妈故事的情节,还连说带比划,把妈妈弄得哭笑不得。这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我翻来覆去地读了许多遍,从中也获益良多,梁山好汉的团结,和足智多谋让我叹服,每次行动都会安排周密的计划,也是我学习的可取之处。

  在那以后我才真正爱上了书,我与书那妙不可言的缘份,也日益加深。书柜里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在《茶花女》中,我领略了凄美的爱情;读《青铜葵花》,我认识了懂事的青铜与葵花,感受到了人世间的善良;我还与《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成为了朋友……我越来越喜欢钻进书的世界,陶醉于它们带给的快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书亦师亦友,已经成为我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与书的故事还要继续……

故事作文 篇2

  多年前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在整理遗物的时候才发现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在纽约旅游在一名牌店买的。一条雅致、名贵的围巾,高昂的价格标签还在上面,一直都不舍得用,想到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才拿出来。讲到这儿时,他哽咽了,我也沉默了。过了好一会接着说:“以后再也不要把好的东西留到特殊的日子才用,因为我们每个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

  在以后,每当想起这句话时,常常会放下手中的的杂事,拿起久别的书,打开窗户,躺在沙发上,呼吸新鲜空气,去体验,去欣赏。会透过落地窗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会拿起已换黄的照片来思念我的朋友,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小餐馆吃饭。生活应该是最珍惜的一种经历,而不该为了生活而去生活

  曾经将这段话与一位女士分享。一次见面时,她说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器存在酒柜里。以为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后来才发现“那天”从未到来。“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她的字典里了。问她现在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呢。听现在所要听的、看现在所要看的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会有机会的”想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待时机

  有时想写信给另一半表达浓浓的情意,但总认为不急

  有时闲的无聊再翻看以前记录,却说自己很忙

  有时候明明喜欢,夜不能寐,但总说“她早晚都会明白的”

  明明自己特佩服、崇拜他,但嘴上还是会说“你怎么还是这么笨”

  有时候明在知道你伤痛的时,自己比你还要痛,但是还会去骂你

  ···

  过去的已成往事,不能让自己只活回忆里,不要忘记属于自己的梦。用微笑去迎接新的一天。每天早上睁开眼都要告诉自己,每一天都是特别的。存在的每分、每秒钟都该去珍贵

  有人说:你该尽情地跳舞,在只属于自己的舞台,也只有自己才能去跳。

  你应该尽情地去爱,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管下一秒出现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属于我们的青春,才能让自己的青春过的潇潇洒洒、甜甜蜜蜜

故事作文 篇3

  本周我们学习了平均分。都知道平均分是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只有对平均分有了充分的直观感知,进而形成表象,才会对平均分有充分的认识、理解,才能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为此我们认真研讨,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仍让人难以放心执教:

  故事一:平均分能平均分成1组或每组1个吗?

  12只小熊跳拉手舞,能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孩子们兴趣盎然,“能平均分成3组,每组4只。”“能平均分成4组,每组3只。”“能平均分成2组,每组6只。”“能平均分成6组,每组2只。”各种喊声此起彼伏。

  走进生活你知道:

  这时又有一个声音喊道:“还可以平均分成1份,每份12只。”

  “可以吗?”我问。

  “可以。”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正要问:“大家同意吗?”

  前面一个声音恍然大悟似的不等老师点名就站起来了:“不可以,不可以。”

  同学们都疑惑的看着他,问:“为什么呢?”

  “因为小熊要跳拉手舞,一只小熊怎么跳拉手舞呢?”由于激动,思考的时间又少,他略带口吃的解释着。

  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我带头给这位孩子鼓了掌,并表扬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如果不是小熊跳拉手舞,12个小圆片,能平均分成12组,每组1个吗?”我追问孩子。

  稍一犹豫,孩子们还是能答上来的。一个孩子说:“比如12个苹果平均分给12个小朋友,每人1个,就是平均分成12组,每组1个。”

  “能不能平均分成每组1个,要看是否符合实际,不存在争议对吗?”我总结性的语气问孩子们。

  孩子们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他行我不行,为什么?

  无独有偶,有了刚才同学的精彩,又一个孩子回答道:“平均分成1组,每组12只。”“行。”“不行。”刚刚安静的课堂又“闹”了起来。我示意孩子们分成正、反方辩论。

  正方:我也把它们分了,只不过分成了一组。

  反方:12只小熊还在一起,你哪儿给分了?分分就是分开,你让它们还是一组,根本不算分。

  正方:4个3是12,,3个4是12,2个6是12,1个12也是12,所以,平均分成1组,每组就是12只也可以。

  反方代表:老师拿了一个苹果,我们两个平均分,我自己吃完了,你愿意吗?

  正方:“不愿意”,“愿意”,“说不愿意,那是一个苹果,你不能独吞。说愿意,是因为可以这样分。”

  反方:你就说了,那叫独吞,不叫平分。

  正方这才发现有了漏洞,稍稍平息。但还是不能心服口服。我顺势问孩子:“孩子们,课前我查阅了资料,网上和同学们说的一样,也存在争议,不过大家发自内心的你最支持哪方?”

  不同意这样分的'占据大多数。

  我把这个问题带到办公室和同事商议,结果依然存在两种声音:一种,12个一组,没分开,不叫分,平均分,贵在分,在分中讨论均不均。第二种,12÷1=12怎么解释?1个12还是12,反之,12里面有1个12。最终无解。

  故事二:除法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除法的意义是“平均分”,还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者又有何关系?

  一种声音:在原来的教材中,由乘法例题引入除法学习。比较两个算式发现:原来的积就是被除数,除数即为一个因数,商为另一个因数。因而得出第二种除法的意义,是从算式上来的,应该是算式意义。说明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但两种意义的关系,却不知。

  第二种声音: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学习平均分就是为除法意义打基础的,因此,除法的意义就是平均分。二者没联系。

  第三种声音:二者肯定有联系,但我们不知道。

【故事作文】相关文章:

故事作文【经典】03-22

故事作文(精选)02-19

(经典)故事作文02-25

(经典)故事作文02-26

[精选]故事作文03-07

故事作文(经典)02-27

故事作文(精选)03-23

故事作文[精选]02-16

(精选)故事作文03-24

【精选】故事作文03-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