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

时间:2024-02-14 16:35:25 美文 我要投稿

数学小故事1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推理问题、周期问题、植树问题等等。数学王国真是奇妙无穷,但又往往让你捉摸不透,甚至还会产生错觉呢!

数学小故事

  记得在我读幼儿园时,我非常喜欢边爬楼梯边数台阶数,我家当时住在六楼,每个楼层之间有18个台阶,每次离家和回家我都要牵着妈妈的手数台阶数,每次数的结果都是90级,妈妈还老夸我聪明呢。

  到读小学时,我学了简单的乘法后,不假思索地认为我每次回家上六楼应该爬108级台阶才对呀,因为住在六楼,每层有18级台阶数,根据乘法原理,6×18=108(级)。可我实际上每次只需爬90级台阶就到家了,当时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号,不知何因。于是我带着满脸的疑惑问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听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解释,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楼,笑着说:“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家住在一楼,需不需要爬18级台阶呢?如果住二楼、三楼我们需要爬多少级呢?你再爬爬,体会体会。”听了爸爸的话,我带着“?”又体验了一番。结果是一楼不用爬,二楼需爬18级,而三楼只需爬36级,我又如此这般爬到了七楼,爬了108级。通过这些体验,我恍然大悟,寻到了其中的规律。

数学小故事2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数学小故事3

  “悖论”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讶无比。悖论主要有三种形式: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象肯定错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象肯定对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3.一系列理论看起来好象无懈可击,却导致了逻辑上自相矛盾。

  悖论有点象变戏法,人们看完以后,几乎没有一个不惊讶得马上就想知道:“这套戏法是怎么搞成的?”当把技巧告诉他后,他便不知不觉地被引进深奥而有趣的数学世界中。

  著名的《科学美国人》杂志社编的《数学悖论奇景》中,有不少生动而奇妙的题目,下面几则便选自其中。有的题目作了简略的分析,有的只提出问题,留侍读者去思索。

  1.唐·吉诃德悖论

  小说《唐·吉诃德》里描写过一个国家,它有一条奇怪的法律,每个旅游者都要回答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回答对了,一切都好办;回答错了,就要被绞死。

  一天,有个旅游者回答:“我来这里是要被绞死。”

  旅游者被送到国王那里。国王苦苦想了好久:他回答得是对还是错?究竟要不要把他绞死。如果说他回答得对,那就不要绞死他——可这样一来,他的回答又成了错的了!如果说他回答错了,那就要绞死他——但这恰恰又证明他回答对了。实在是左右为难!

  2.梵学者的预言

  一天,梵学者与他的女儿苏耶发生了争论。

  苏椰:你是一个大骗子,爸爸。你根本不能预言未来。

  学者:我肯定能。

  苏椰:不,你不能。我现在就可以证明它!

  苏椰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些字,折起来,压在水晶球下。她说:

  “我写了一件事,它在3点钟前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请你预言它究竟是不是会发生,在这张白卡片上写下‘是’字或‘不’字。要是你写错了,你答应现在就买辆汽车给我,不要拖到以后好吗?”

  “好,一言为定。”学者在卡片上写了一个字。

  3点钟时,苏椰把水晶球下面的纸拿出来,高声读道:“在下午3点以前,你将写一个‘不’字在卡片上。”

  学者在卡片上写的是“是”字,他预言错了:“在下午3点以前,写一个‘不’字在卡片上”这一件事并未发生。但如果他在卡片上写的是“不”呢?也还错!因为写“不”就表示他预言卡片上的事不会发生,但它恰恰发生了——他在卡片上写的就是一个‘不’字。

  苏椰笑了:“我想要一辆红色的赛车,爸爸,要带斗形座的。”

  3.意想不到的老虎

  公主要和迈克结婚,国王提出一个条件:

  “我亲爱的,如果迈克打死这五个门后藏着的一只老虎,你就可以和他结婚。迈克必须顺次序开门,从1号门开始。他事先不知道哪个房间里有老虎,只有开了那扇门才知道。这只老虎的出现将是料想不到的。”

  迈克看着这些门,对自己说道:

  “如果我打开了四个空房间的门,我就会知道老虎在第五个房间。可是,国王说我不能事先知道它在哪里,所以老虎不可能在第五个房间。”

  “五被排除了,所以老虎必然在前四个房间内。同样的推理,老虎也不会在最后一个房间——第四间内。”

  按同样的理由推下去,迈克证明老虎不能在第三、第二和第一个房间。迈克十分快乐,他满怀信心地去看门。使他惊骇的是,老虎从第二个房间跳了出来。

  迈克的推理并没有错,但他失败了。老虎的出现完全出乎意料,表明国王遵守了他的诺言。也许,迈克进行推理的本身就与国王关于老虎“料想不到”的条件发生了矛盾。迄今为止,逻辑学家对于迈克究竟错在哪里还末得到一致意见。

  4.钱包游戏

  史密斯教授和两个学生一道吃午饭。教授说:“我来告诉你们一个新游戏。把你们的钱包放在桌子上,我来数里面的钱。钱少的人可以赢掉另一个钱包中的所有钱。”

  学生甲想:“如果我的钱多,就会输掉我这些钱;如果他的多,我就会赢多于我的钱。所以赢的要比输的多,这个游戏对我有利。”

  同样的道理,学生乙也认为这个游戏对他有利。

  请问,一个游戏怎么会对双方都有利呢?

  5.一块钱哪儿去了?

  一个唱片商店里,卖30张老式硬唱片,一块钱两张;另外30张软唱片是一块钱三张。那天,这60张唱片卖光了。30张硬唱片收入15元,30张软唱片收入10元,总共是25元。

  第二天,老板又拿出60张唱片。他想:“如果30张唱片是一块钱卖两张,30张是一块钱卖三张,何不放在一起,两块钱卖5张呢?”这一天,60张唱片全按两块钱5张卖出去了。老板点钱时才发现,只卖得24元,而不是25元。

  这一块钱到哪儿去了呢?

  6.惊人的编码

  外星的一位科学家基塔先生,来到地球收集人类的资料,遇到了赫尔曼博士。

  赫尔曼:“你何不带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回去?这套书最全面地汇总了我们的所有知识。”

  基塔:“可惜,我带不走那么重的东西。不过,我可以把整套百科全书编码,然后只要在这根金属棒上作个标记,就代表了百科全书中的全部信息。”真是再简单不过了!

  基塔先生是怎样做到的呢?

  基塔:“我先把每个字母、数字、符号,都用一个数来代表,零用来隔开它们。例如cat一词就编为3-0-1-0-22。我用高级袖珍计算机快速扫描,就能把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转变为一个庞大的数字。前面加一个小数点,就使它变成了一个十进制的分数,例如0.2015015011……

  基塔先生在金属棒上找到了一个点,这个点将棒分为a和b两段,而a/b刚好等于上面那个十进制分数值。

  基塔:“回去后,测出a和b的值,就求出了它们的比值;根据编码的规定,你们的百科全书就被破译出来了。”

  这样,基塔离开地球时只带了一根金属棒,而他却已“满载而归”了!

  7.不可逃遁的点

  帕特先生沿着一条小路上山。他早晨七点动身,当晚七点到达山顶。第二天早晨沿同一小路下,晚上七点又回到山脚,遇见了拓扑学老师克莱因。

  克莱因:“帕特,你可曾知道你今天下山时走过这样一个地点,你通过这点的时刻恰好与你昨天上山时通过这点的时刻完全相同?”

  帕特:“这绝不可能!我走路时快时慢,有时还停下来休息。”

  克莱因:“当你开始下山时,设想你有一个替身同时开始登山,这个替身登山的过程同你昨天登山时完全相同。你和这个替身必定要相遇。我不能断定你们在哪一点相遇,但一定会有这样一点。……”

  帕特明白了。你明白了吗?

  8.橡皮绳上的蠕虫

  橡皮绳长1公里,一条蠕虫在它的一端。蠕虫以每秒1厘米的稳定速度沿橡皮绳爬行;而橡皮绳每过1秒钟就拉长1公里。如此下去,蠕虫最后究竟会不会到达终点呢?

  乍一想,随着橡皮绳的拉伸,蠕虫离终点越来越远了。但细心的读者会想到:随着橡皮绳的每次拉伸,蠕虫也向前挪了。

  如果用数学公式表示,蠕虫在第n秒未在橡皮绳上的位置,表示为整条绳的分数就是(推导过程从略):

  当n足够大(约为e100000)时,上式的'值就超过了1,也就是说蠕虫爬到了终点。

  9.棘手的电灯

  一盏电灯,用按钮来开关。假定把灯拧开一分钟,然后关掉半分钟,再拧开1/4分钟,再关掉1/8分钟,如此往复,这一过程的末了恰好是两分钟。

  那么,在这一过程结束时,电灯是开着,还是关着?这个问题实在是难!

  10、罗素悖论

  一天,一个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一类。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发。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说明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做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这是一个著名的悖论,称为“罗素悖论”。这是由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来的,他把关于集合论的一个著名悖论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来。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他们的基础。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是基础上了。就在这时,集合论中接连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悖论”的提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变革。

  11、上帝不是万能的

  用反证法证明 证明:假设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上帝能造出一块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 否则上帝就不是万能的;但是上帝又举不起这块石头,因此上帝不是万能的,这与假设矛盾;所以原假设不成立,即上帝不是万能的

数学小故事4

  今天真是个好天气!我和妈妈准备去小区对面的嘉盛广场买东西。

  来到嘉盛广场的信和超市,妈妈要买一瓶洗洁精,于是,我们就走到了洗洁精专区。这时,妈妈对我说:“我现在要买一瓶柑橘位的.洗洁精,这里有不同重量。考考你,那种最实惠。我就买最实惠的那种。”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我一眼扫过去,排除了非常多瓶,只剩下两瓶了。

  我思索了一下,仔细的端详着,发现虽然两瓶洗洁精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是包装纸上写着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一个写着千克;另一个写着千克。而它们的价格都是12元,当然是千克的那瓶便宜一点啦。我对妈妈说:“这瓶最便宜,就买这瓶吧。”这时,妈妈拿着另一瓶洗洁精笑嘻嘻地对我说:“这瓶千克,元,这瓶最便宜。”我仔细一看,原来那是超级特价装,哎呀!失算了。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数学小故事5

  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公外婆,以前,我们都坐长途汽车去,后来,家里有了汽车,就经常自己开车去。

  有一次,我坐在车上,对妈妈说:“我们现在自己开车去外婆家,不用再买长途汽车票了,是不是可以省下不少钱?”妈妈笑着说:“车票是不用买了,但却要花钱加汽油,还不知道是省钱还是费钱呢。”爸爸接着说:“我们来算一算吧,看看到底省钱还是费钱。”“坐客车去,大人票价每人14元,儿童票半价,自己开车的话,汽车每100公里耗油8升,油价大约每升7元,从我们家出发开到外婆家大约50公里,你们算算看吧。”我在心里飞快地算着,开车的话,需要8×7÷2=28元,坐客车的'话,两个大人和一个儿童需要14×2+14÷2=35元,28<35,开车省钱。我把答案告诉爸爸妈妈,以后我们就开车吧,又省钱又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有时候我一个人去,就不划算了吧?一个人车票只要14元,比开车要省一点。”妈妈说。“你再算算两个大人或一大一小两个人去,哪种方式更便宜,这样以后我们就知道什么情况该开车,什么情况该坐客车了。”爸爸对我说。

  “这还不简单,两个大人车票需要14×2=28元,与开车费用相等,一大一小车票需要14+7=21元,比开车省钱。”我略加思考,说出了答案。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爸爸妈妈两人或者一家三人去外婆家,就开车去,其他情况还是坐客车更节约。”老妈作出了总结。

数学小故事6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非常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非常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数学小故事7

  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这是数学家苏步青在步入百岁之际,为他仙逝的妻子苏(松本)米子写的诗。米子是一位伟大的日本女性,也是最先取得中国国籍的外籍人士之一。苏步青与她风风雨雨60载,成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世纪绝恋。

  在仙台喜结连理

  1924年春天,苏步青作为唯一一个中国留学生报考了著名的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帝国大学是日本知名的大学,苏步青年年拿第一名,自己还有一些研究课题在进行,自然成了学校的名人。

  这时,他对学校的另一位名人松本米子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关注。米子是帝国大学松本教授的女儿,她不仅相貌才华出众,而且精通插花、书法与茶道,还爱好音乐,尤其是弹得一手好古筝。在一次晚会结束后,苏步青与米子认识了。米子对苏步青其实一直是很仰慕的,他的睿智与赤诚尤其让她感动。后来两个人经常花前月下携手而行。

  1927年,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聘请正在攻读研究生的苏步青担任代数课讲师,这使他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兼任过讲师的外国留学生。两个人的恋情成了学校里公开的秘密,不少人为他们祝福;而那些平素追求米子的.人则怀有一种嫉妒心理,对米子说:苏步青是个中国乡巴佬,家里很穷,再说学习好的人不一定将来就会有出息。你跟了他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但米子不为所动。苏步青受不了一些男生的敌意,他也不想让米子再被别人纠缠,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尽快结婚。

  追随夫君到中国

  细心的米子早就发现他整天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一天吃过晚饭,从不吸烟的苏步青在抽闷烟,米子便问他有什么心事。苏步青把心里话和盘托出,他不想因一己之私,留在东瀛。令他想不到的是,米子听到了他的打算,并没有阻止,反而鼓励说:青,我支持你的决定。首先我是爱你的,而你是爱中国的,所以我也爱中国。我支持你回到我们都爱的地方去,不论你到哪我都会跟着你的。短短数语,使苏步青格外感动:米子是一个识大体的女人!有了妻子的支持,苏步青一人先回杭州。浙江大学的条件远比他想象的差,不但聘书上写明的月薪比燕京大学聘任他为教授的待遇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他虽然名为副教授,却连续四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幸亏还有在上海兵工厂当工程师的哥哥及时帮助,否则苏步青就要靠当东西维持生计了。为了养家,苏步青打算再回到日本去。

  风声传到了浙大校长邵裴子耳中。这位惜才如命的教育家当夜就敲开了苏步青的房门:不能回去!你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情急之中,这话脱口而出。苏步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千真万确,你是我们的宝贝!邵校长激动地说。就是这句话,神奇般地把苏步青回日本的打算冲得烟消云散:好啦,我不走了。几天后,邵校长亲自为苏步青筹到1200块大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到放暑假时,有了点积蓄的苏步青便到日本接来了家眷。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苏步青和米子在中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受到了波动。这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飞机在上海和江浙一带狂轰滥炸,浙大的环境非常危险。校方连夜开会商议,决定搬迁。中午,苏步青正在系里收拾东西,突然一个邮差送来一份特急电报。苏步青打开一看,上写短短几个字:帝国大学决定再次聘请苏步青回校任数学教授,待遇从优。苏步青愤愤然道:你们侵略了我们的国家还想叫我去? 他气得脸色发白,决定不予任何回复。

  几天后,日本驻杭州领事馆一个官员找到苏步青家里。苏步青刚好不在,那个官员以为米子是日本女子比较好拉拢,就说:作为日本人,不知夫人是否愿意来领事馆内品尝自己家乡的饭菜?我们竭诚以待。米子当即拒绝说:我自嫁给苏君,已过惯了中国人的生活,吃惯了中国人的饭菜。来人只得离去。

数学小故事8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去花果山摘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数学小故事9

  数学是有趣的,它的吸引力很大,吸引了小朋友们来解决问题,就像一个黑洞。打个比方吧,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做练习,算式是624除6。 刚开始,我以为很简单,可是算到第二步时,发现2除不了6,这时,老师说:“你们发现了这道题和平时做的有什么不一样吗?”许多人都说:“老师,除不到哇,怎么办?”

  有点同学说:“可不可以把4连起来除啊?好像不行。”大家都在思考这道题。老师说:“来,大家看黑板。你们看,2除不了6可以写0。”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妈妈以前教过我。老师又说:“检验00那一步没有意义,所以可以排除掉。再来算第三步24除6等于4,商是104。”后来,老师给我们出了同类的'题,我们都做对了。数学是多好玩!多么有趣啊!

数学小故事10

  今天,我在书柜里翻出了一本名叫《数学小故事》的书,一时兴起,便快速的翻看起来。

  里面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狐狸和野猪共同发现了36个沙果,狐狸对野猪说:“野猪大哥,你饭量比我大,得多分你一些!”野猪开心极了。狐狸说:“我要这些沙果的'二分之一,你要这些沙果的十二分之六。也就是说,我要一份,你要六份,怎么样?”野猪听了以为占了便宜,一口同意了下来。分完以后,野猪觉得不对劲了:怎么都是18个呢?气愤的野猪急忙找来狐狸,叫到:“好呀,你在骗我!”狐狸解释道:“没有呀,野猪大哥,你真的要了六份啊,你去问问数学老者吧。”半信半疑的野猪去了数学老者那里,哦!原来十二分之六就是二分之一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数学原来这么好玩!而有人却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为什么呢?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来是兴趣搞的鬼呀!我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它一定可以把你数学的兴趣提起来!

数学小故事11

  开学初,我们认识了乘法,还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积。最近我们又学习了除法,知道了除法就是平均分。比如20个小朋友去春游,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5人。算式是20÷4=5(人),其中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读作20除以4等于5。

  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乘法就是用来求总数,其实除法和乘法是相反的计算,在乘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法就比较简单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你瞧:星期天,妈妈买了12个橘子,我们家有4个人每个人可以平均分几个橘子呢?我可以用除法来平均分,12÷4=3,每人可以分3个桔子。也可以每个人3个,可以分给4个人,12÷3=4;吃饭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我一共做了6个菜,花了50元钱呢!宝贝,你知道每个菜多少钱吗?”

  我心里盘算了一下,50÷6=?我不会算,怎么办呢?爸爸说:“你可以想口诀啊!哪句和6有关的口诀最接近50?”我一拍脑门,“想到了——六八四十八,那么就是说每个菜要8元多一些!对吗?”爸爸妈妈笑着说:“对啦!生活中很多时候可以用除法,但是有时并不能正好除尽,你可以求出商大概是多少。”

数学小故事12

  一天,小松鼠发现他的好朋友小白兔在聚精会神地琢磨什么,于是他问:“我的好朋友!你在这里用心想啥?”

  小白兔说:“我一直在想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可是总找不到答案。”

  小松鼠一听就笑了:“车轮本来就应该是圆的嘛,难道你见过方的、三角形的可以滚动的轮子吗?”

  小白兔摇了摇头说:“你的话当然不错。可是,只是凭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而说,并没有从圆的性质来找出根本原因呀。”

  “那……有了!问山羊爷爷去。”小松鼠想了一个好办法。

  于是,小白兔和小松鼠来到了山羊老爷爷家里。山羊老爷爷问明了来意,用圆规在地上画了一个圆,笑着说:“假如我们拿一根尺子量一量圆周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会发现,它们都相等。这个相等的距离,叫做半径。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上,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就总是等于车轮半径那么长。这样车轮在地面上就容易滚动了。而且你们坐在车子上,将平稳地被车子拉着走。假如这个车轮子是方形、三角形的`,从轮缘到轮子圆心的距离各不相等,那么,这种车子走起来,一定会忽高忽低,震动的很厉害。因此。车轮都是圆的。”山羊老爷爷讲了之后,小白兔和小松鼠明白了,他们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处处离不开数学啊!”

数学小故事13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

  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小故事14

  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

  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寻求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几何学》确定了笛卡儿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思格斯把它称为数学的转折点,以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笛卡儿还改进了韦达的符号记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创造了“=”,“”等符号,延用至今。

  笛卡儿在物理学,生理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数学小故事15

  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兔子家庭,家庭成员有:兔爸爸、兔妈妈、兔姐姐和兔弟弟。它们加起来的年龄是73岁。兔爸爸比兔妈妈大3岁,兔姐姐比兔弟弟大2岁,四年前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年龄和是58岁。现在家里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思路:根据四年前的年龄和求出现在应有的年龄和,再与实际的年龄和比较。

  1、根据四年前家庭所有成员的年和是58岁,可以求出到现在都增长4岁以后的年龄和是:58+4×4=74(岁)

  2、现在实际的年龄和只有73岁,可知最小的'兔弟弟现在只有3岁,兔姐姐比兔弟弟大2岁,兔姐姐是3+2=5(岁)

  3、现在兔爸爸和兔妈妈的年龄是:73—3—5=65(岁),它们的年龄差是3岁,兔爸爸现在的年龄是:(65+3)÷2=34(岁),兔妈妈现在的年龄是:34—3=31(岁)。

  同学们你们算对了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