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的内涵和意义
守拙的内涵和意义,守拙就是专心致志、不为名利所迷的敬业态度,成大事业者,往往都有点守拙精神。简略说就是要守本分,要像那块石头一样有定力,风吹不摇,雨打不惧,下面来看看守拙的内涵和意义。
守拙的内涵和意义1
“守拙”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ǒuzhuō,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出处: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守拙藏晖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它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尊重他人的道德素养,你有锋芒,但请不要刺伤别人。
守拙是一份暂时将自己置身事外的智慧,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清事态,避免盲目出击,做出丑陋又肤浅的行为。
“聪明人”往往是被人们羡慕最多也是攻讦最多的。聪明很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隐藏锋芒,藏拙其外,有时候是一种避免灾祸,求生存的大智慧。
相关说明
一、奈何守拙胸罗久,呵护莲峰度寸肠。
二、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守拙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度人自度的.豁达明朗。
三、七善之中阿麽最喜守拙,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
四、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五、静气缘自心态,而心态至高的境界便是守拙。
守拙的内涵和意义2
壹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喜欢锋芒毕露的人,但是缺少明明有锋芒,却又能够收放得体,敛藏适度,懂得守拙的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慨叹:“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有时候也是虚心进取的一种姿态。
有次听朋友说起他们公司新到的愣头小子张文的故事,我一直留有很深的印象。小伙子名校毕业,可是看起来傻乎乎的,戴着黑框眼镜,一副书呆子模样,对人很有礼貌,常说自己是新人,希望大伙儿多指教。
直到在一次比稿当中,才见识到他的厉害。当时客户追问,而问题又刚好不是答辩人的专长领域,千钧一发之际,张文大大方方得站出来,机智的让组长免去尴尬,同时又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了对方满意的答案。
他的出色表现,让大家很是意外。事后,朋友问张文,明明你自己很有能力,可以碾压很多人,为什么还这么低调,不努力拼一拼呢?张文只是傻傻一笑:“我只懂书本上的死知识,论实践和应用,我根本比不上各位前辈!”
胡适晚年曾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工夫的人。”
这种人不张扬、不浮躁,聪明却不锋芒毕露。他们既能够做到敛起锋芒存有实力,又能够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也不会用自己的长处去较他人的短处,徒惹来别人的羡慕嫉妒恨。
他们懂得收起自己的锋芒,却又能看到他人的锋芒,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真正“拙”的部分。
他们总能够恰到好处把握住出头的时机,既不会让自己“木秀于林”,又留心观察着大局,必要的时候,总能够精确分析局势变化,关键时刻当仁不让。不高人一等,不颐指气使,自然能够得到身边人的欢迎。
守拙藏晖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它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尊重他人的道德素养,你有锋芒,但请不要刺伤别人。
贰
相较于坦然自若、抱朴守拙从不争的人,某些急于表现自己、出风头的人,那种样子真丑、真肤浅。
之前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有的人物让人非常扼腕。
剧中人物祁同伟的身份是市公安厅厅长,为了取悦领导,他甚至做出领导家里死人,他去“哭坟”的举动。那可不仅丢了他自己的脸,也是在丢无数人民干部的脸。
有才的'人,恃才傲物,急于出风头,死的最快。
三国时期的杨修是出名的才子,曹操爱才惜才,所以多次容忍他。曹操用鸡肋做为夜里的口令,他便鼓动士兵收拾行装准备退兵,扰乱军心,曹操忍无可忍,最后只好杀了他。
有时候仗着自己的小聪明,丝毫不尊重别人,妄自忖度他人心思,尤其是上级,那种肤浅的行为,只是在葬送自己的前途而已。
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为了跟主角一争高下,急于出风头的配角各种出丑,各种被吊打,反倒是从来“不争”的主角得到了最好的结局。作为观众,我们深深的鄙夷那种丑陋的配角。
在生活中,某些时候,我们也难免会不理智、不冷静,头脑一热冲到了最前面,结果却是替他人做了嫁衣。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学会守拙,就是给自己一个缓冲期,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智的思考你即将奋不顾身去争风头的事情,究竟值不值得,性价比有多高。
守拙是一份暂时将自己置身事外的智慧,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清事态,避免盲目出击,做出丑陋又肤浅的行为。
叁
守“拙”还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应变策略。懂得守拙的人,能够正确分析自己身边的局势,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规避风险,谋求最好的生存和发展。
胡适曾以藏晖为室名,藏晖与守拙有些异曲同工的味道。他在给胡光信中说道:“老兄是绝顶聪明人,总未免锋芒太露,未免得罪人。这是聪明人很难避免的灾祸。”
“聪明人”往往是被人们羡慕最多也是攻讦最多的。聪明很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隐藏锋芒,藏拙其外,有时候是一种避免灾祸,求生存的大智慧。
西汉时期“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开国功臣韩信,由于功高震主且个人锋芒太盛,最后被吕后、丞相萧何以谋反的罪名骗入长乐宫,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在诛杀淮阴侯韩信平定叛乱之后,刘邦格外奖励了丞相萧何,可是萧何的门客召平却披麻戴孝面见他,给他吊丧。对他说:“您对别人明白,怎么对自己就糊涂了?”在召平的进谏之下,萧何做出“自毁名节”的举动。
他民望很高,怕被怀疑别有居心,于是他让人低价强征百姓的房屋,惹起民愤。这一举动,反倒是让刘邦对他放松了警惕,以至于能寿终正寝,避免了同韩信那般身首异处满门抄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某些不利处境中,守拙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
守拙还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境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从古至今,从现实里到故事里都没少过。《红楼梦》中,最聪明、最机巧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日子过的简单一些不是很好吗?勾心斗角、机关算尽有什么意思呢?又不是在演后宫甄嬛传。所以,在生活中,面对某些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言论、人,难得糊涂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曾国藩有句名言:“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其实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道理:脚踏实地。
某次浏览网页新闻看到一则消息,某男子偶然间中了百万彩票,可最后反倒负债累累。这种暴发户式的机巧,终究不如脚踏实地累积资本换来的财富更踏实和稳固。
守拙,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值得人品味和学习一生的道理,它的内涵,应该远远不止于此。
守拙的内涵和意义3
01.“守拙”蕴含的意义
何为“守拙”?守是坚守,持之以恒,拙是钝笨,笨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巧若拙”,意思是真正聪明、灵巧的人看似笨拙,启示人们只有加强内在修养,不事张扬,明事理而不求名利,善于藏拙,才是真正大智大巧之人。
陶渊明守拙归田园
古代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不以巧伪与世俗周旋,保持高尚的节操,叫做守拙。 晋代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后来又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等论述,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
道德经的精华是“守拙”,思想核心是“无为”。然而,世人对于“无为”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甚至认为是消极思想。其实“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老子宣扬的“无为而无不为”,是最上等的辩证法,蕴含着极高深的智慧。
抱朴守拙是人生智慧
我们通过两个方面来解读“无为”:一是“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道德经》第二十章);二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强者从不自以为是,真正的智者从不自我夸耀,相反他们会让别人尽情发挥,而自己则表现得十分笨拙、木讷。但到了关键时刻,他们自然会显露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让你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智者!
02.曾国藩:“恒能破拙”和“拙能破巧”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恒能破拙”和“拙能破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经典对联
一是“恒能破拙”。曾国藩考秀才,六次不中;后来又考进士,三次落榜。梁启超曾评价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也明白自己天资不高,他说:“天资拙,唯有以恒破之”。他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不读完这本书,就不碰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任务,就坚决不睡觉。因为钝拙,曾国藩比别人更能坚持,更肯付出。基础打得牢,才有了后来为官十年连升十级。
二是“拙能破巧”。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以拙破巧,是曾国藩智慧的显现。尤其是到了晚年,这位深谙世事的老人,更讲求“拙浑”二字。他说:“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曾国藩三十六德
曾国藩认为,用兵贵在诡异和狡诈,这些他不擅长;用兵又贵在巧取和奇夺,这些他也不擅长。他所擅长的`,唯有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策略。这种策略虽然笨,拼的却是硬实力,取得的胜利,也是绝对的胜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埋头苦干,少说多做,这才是“以拙破巧”的关键所在。
【守拙的内涵和意义】相关文章:
牌坊的内涵和意义03-19
内涵和意义的区别03-19
劳动的内涵和意义03-19
春节的内涵和意义03-18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03-19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03-20
内涵和意义是一个意思吗03-19
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03-19
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和意义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