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的主人公是谁

时间:2023-08-20 18:10:35 家庭 我要投稿

  诸葛亮。

  七擒孟获的主人公是谁1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军从成都出发征伐南方。《襄阳记》记载,诸葛亮曾向马谡询问此次南征的建议。马谡回答:“南中人平时仗着自己山高皇帝远,一直没把朝廷放在眼里,即使现在将他们打败,以后一有机会还是会反叛。

  何况我们的重心是北伐,他们要是知道朝廷空虚,一定会叛变得更快。假如把他们全部消灭,这即不符合仁者之情,又不是仓促之间能够办到的。用兵之道,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您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蜀汉大军兵分三路进入南中:一路由马忠率军,从燓道向南,进向牁郡治且兰,讨伐朱褒。一路军由李恢率军,从朱提向南,进攻益州郡,讨伐雍闿、孟获 ;另外诸葛亮又任命犍为太守王士为益州太守配合李恢; 一路由诸葛亮亲自率军,从成都至安上县,进入越嶲郡与越嶲太守龚禄会合,准备讨伐夷王高定。

  高定听说蜀汉丞相诸葛亮亲自来征讨,便在旄牛、定笮、卑永一线构筑许多工事防守。然而,诸葛亮并不急着马上攻打,而是吸引叛军的主力集结过来,再一举消灭。因此,他只到达卑水一带便停止前进了。

  让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叛军内部发生内讧:高定与雍闓关系不和,两帮人马互相拼杀,雍闿最后被高定的部将所斩杀。从而导致了孟获的军队停止向卑水地区的增援。

  计划赶不上变化,诸葛亮改变原先计划,先讨伐夷王高定,并一战将其斩杀,遗憾的是越嶲太守龚禄在这一战中战死。等诸葛亮收拾完高定后,马忠一路军也击败了朱褒, 成功平定了牂柯郡。

  李恢一路军却被困于南中地区。当时叛军数倍于李恢军,李恢又收不到诸葛亮军的消息,只好施计欺骗南夷,等叛军有所懈怠再抓住机会大败叛军。最终与诸葛亮军声势相连。

image.png  

  诸葛亮到南中每战皆捷,他听说孟获在当地很有威望,被夷人与汉人所敬服,于是想将其生擒。五月,诸葛亮军渡过沪水进讨益州郡,在激战过程中叛军大败,孟获被诸葛亮生擒。

  诸葛亮并没有杀掉他,而是邀请他观看汉军阵营。诸葛亮问孟获:“我这支军队如何?”孟获说:“汉军也不过如此,之前我只是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才惨遭到失败。如今承蒙您让我观看你们的'军营战阵,如果你们只有这点战斗值,我以后一定能轻易取胜的。”

  诸葛亮考虑到国家主要的事务都在北方,而南中地区又喜爱叛乱,所以便赦免了他,让其回去施展所能施展的计谋,再来挑战,好让南中反叛势力认清自己与朝廷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结果这家伙前后竟被诸葛亮抓了七次,又放了七次。当诸葛亮还要放他之时,孟获打死也不走了,他心服口服地说: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这便是《三国演义》里“七擒孟获”的原型。这件事虽然在《三国志》里没有任何记载,但是在《华阳国志》和《汉晋春秋》、《襄阳记》里均有记载,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收录其中,说明这件事可信度很高。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对这段历史表示质疑,他们认为:“七擒孟获的次数太多了,诸葛亮怎么会为了一个孟获对他抓放这么多次?这不是浪费兵力和时间吗?”

  对此,我也觉得这些学者说得有一定的道理。诸葛亮为了俘获孟获的心可以擒放他几次,但不一定非是七次之多。其实,就算不是七次,那也是已经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了。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诸葛亮对孟获几次擒放不是仅仅为了让孟获一人心服口服,而是让南中的少数民族心服口服。这其实是体现了诸葛亮的民族政策。

  七擒孟获的主人公是谁2

  孟获被称为蛮王,蛮就是南蛮,南蛮就是南中,南中就是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一带,这个问题本来可以一句话说完,但明显不符合笔者叨叨逼逼的风格,所以我多说几句。

  南蛮

  1963年出土的周朝文物“何尊”上,刻着这么一句话: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就说周武王灭商后,在祭天仪式中,对天说:我住在天下的中心,统治这里的民众。

  这大概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来源,古人认为,天子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所以最开始“中国”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周天子所居住的地方在中原,众所周知,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那么,周天子为了方便管理整个天下,便以“中国”为圆心,向周围辐射,分封诸侯。

  离“中国”最近的是诸侯,诸侯又分内臣和外臣,再往外是朝贡国,他们虽臣服于周天子,但并不受周天子统治,朝贡国之外,就是蛮夷了,分为: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统称“蛮夷”,再往外,就是化外之地了。

  三国时期,孟获所在的地方,就是南蛮,但值得注意的是,北狄、南蛮、西戎、东夷,并不是特指一个民族,而是诸多民族、部落的统称。

  实际上,蛮夷(包括化外之地)是一个歧视性的称呼,是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民族,对落后地区的蔑称,苍天好轮回,南宋时期,北方的金、辽也把南宋称为南蛮,说透了,什么文明不文明,还是用武力说话。

  南中

  南蛮的所在地,是整个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云南、贵州等地,三国时期季汉的根据地在巴蜀,南中在根据地以南,故称“南中”,诸葛亮平定南蛮,实际上就是平定南中,此后,南中成为季汉的一部分。

  历史上,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为了加强对这一带的控制,就拜唐蒙为都尉,在此地设牂柯郡、越嶲郡、朱提郡,汉明帝置永昌郡,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分建宁、越嶲置云南郡。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

  至此,南中分为七郡,分别是: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

image.png  

  南中之乱

  南中叛乱,是必然的,邻居之间都难免发生摩擦,又何况南蛮地区多个民族和部落之间呢,更何况与以文明自居的中原(蜀汉)呢?

  虽然从西汉开始,就有在南中设郡加强管理,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个时代的中央集权,根本不可能管理到那么远的南中地区,所以现实背景是:南中地区虽臣服,按时纳贡,但实际上是处于自治状态。

  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南中不乱是不可能的,只是看你搞出多大的乱子,汉末三国,天下都大乱了,南中自然也不会安分,《三国志》中不止一次提到过南中叛乱: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你看,不是一个民族或一个部落的叛乱,而是整个南中地区都乱了。

  刘备在夷陵大败,精锐尽损,诸葛亮一边要补刘备留下的漏洞,一边要着手北伐,此时后方一定要坚固,所以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要亲自去平定南中之乱。

  雍闿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孟获被塑造成蛮王的角色,他统治着整个南中地区,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彻底收服这位蛮王,使南中安宁,再无叛乱。

  现实,哪有这么美好。

  诸葛亮南征的第一对象,并非孟获,而是雍闿。

  雍闿原本是益州豪强,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雍齿的后人,也不是什么南蛮首领,刘备夷陵战败后,雍闿约摸是觉得蜀汉大势已去,于是杀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屁颠屁颠地跑去投靠孙权了。

  雍闿是一个非常跋扈傲慢的人,刘备在时他就不太安分,刘备死后更如脱缰的野狗一般。

  他在蜀地搞出这些幺蛾子之后,李严曾经去劝过他,陈说厉害,而雍闿却回答说:

  “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三国志·蜀志·黄李吕马王张传》

  在《三国演义》中,雍闿不仅是个脱缰的'野狗,同时也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他十分善于煽动人心,他先后山东了牂牁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你看,朱褒是蜀汉一个郡的太守,高定是越巂民族的头领,都能被雍闿策反了,好好的官、好好的土皇帝,当着不香吗?

  有了雍闿、朱褒、高定三股势力之后,这还不够,因为整个南中太大了,他们需要集合整个南中的势力,才有实力与蜀汉对抗,这时候,就轮到孟获出场了。

  孟获

  孟获在南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kol,意见领袖: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为夷汉并所服”,就是说南中地区的夷人和汉人,都对他心悦诚服。这样一个在当地具有颇高威望的人,于雍闿,需要借助他的威望,去煽动人心,于诸葛亮,也需要他的威望,使民心归顺。

  雍闿说服了孟获,成功策反了南中诸部落和民族,诸葛亮率军南征,用反间计使叛军内部起了内讧,雍闿被鄂焕刺死。《三国演义》剧情。

  正史中,也是因为内讧,雍闿被高定部曲所杀,但并非诸葛亮之计,此时诸葛亮的大军还在路上。

  雍闿死后,部分军士顺手就投降了,余下的叛军,被孟获领导,继续叛乱。

  兵法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对孟获宽容,正是诸葛亮的攻心之计,因为对于此时的蜀汉集团来说,要彻底打败南蛮,是不容易的,而且也不能保证打败后,他们不会继续叛乱。

  所以针对南蛮的战略必须是降服。

  接下来就是“七擒孟获”的故事了,通过七次胜利,彻底让孟获服气了,接着把以孟获为首的诸多南蛮首脑们,纳入蜀汉体制内。

  七擒孟获的主人公是谁3

  诸葛亮七擒孟获

  在《三国演义》里蜀汉建立不久后,刘备因为伐吴失败不久就在白帝城病逝,这时候蜀国南方的蛮族首领孟获趁机叛乱,诸葛亮在稳定朝政之后,立即出师平叛,终于经过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服口服,最候重新归顺了蜀汉。

  然而查遍《三国志》全书,并没有关于孟获的记载,在《三国志》中只是提到南中的雍闿高定反叛,如果孟获是这次叛变的主要首领,那么应该会有关于孟获的记载。

  最早的史书关于孟获的记载出自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这里记载的孟获并不是作为叛乱的首领,而是孟获追随雍闿等人反叛,诸葛亮得知孟获在蛮族的威望高,于是发兵打败了孟获并活捉了他,诸葛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策,宽恕了孟获,后来平定叛乱后,诸葛亮将孟获带回了成都(类似做人质)担任御史中丞,自此终诸葛亮一生南中地区再也没有发生叛乱。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孟获在历史上可能是存在的,由于他并不是叛军的主要首领只是跟随雍闿高定等人反叛,由于陈寿写《三国志》比较简略,漏掉孟获的事迹也是有可能的。

image.png  

  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否为真,这个可以从后来关于七擒孟获的'记载的文献上来看,在《华阳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有关于孟获被七擒七纵的记载。但是在《三国志》,诸葛亮的《出师表》连孟获的事迹都没有更别说关于孟获被七擒七纵的记载了。

  有人认为孟获被诸葛亮生擒然后释放优待可信度还算高,如果说七擒七纵,在当时南中复杂的形势和险阻的交通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著名学者黄承宗也指出据《滇元纪略》称:“七擒孟获的地点分别在白崖 邓赊豪猪洞 佛光寨 治渠山 爱甸 怒江之蹯蛇谷。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覆盖是云南省内的广大地区。从交通情况看,是兵卒步行,辎重马匹驮运。

  诸葛亮南征开始于建兴三年春,到了秋天平叛回到成都,短短的几个月,来回行军就几乎耗费了大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这七个地方,更谈不上还要在七个地点都要打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