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培养一个感恩的孩子?
孩子以为的理所应当
上周我遇到一件这样的事:上班早高峰,一号地铁站一如既往得挤,国贸站上来一家三口。孩子看上去7、8岁,看到没有座位,就拧巴着让妈妈抱。
妈妈身上背着包,表示没法抱。孩子就坐在地上开始哼唧耍赖。可能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妈妈只好把孩子抱起来。这么高的孩子,让妈妈抱在怀里着实有点滑稽。
那边有个女孩看到了,就让了一个座位给这一对母子。孩子知道能有一个座位了,赶紧跑过去坐下,自始至终没有让自己的妈妈坐下,也没有对那个让座的阿姨表示一声感谢。
直到我下车,妈妈依旧在孩子对面站着,孩子靠着后座瘫在座位上,仿佛自己得到的理所应当。
我看着孩子眼睛里的自得,和妈妈脸上的疲惫,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可让我心里更加五味杂陈的,是妈妈也并未对那个让座的女孩说一声“谢谢“。
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会在别人给他的好心帮助面前无动于衷。
妈妈能够给予孩子的,永远是最多最好的爱,可孩子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更多的是耳濡目染的教养。
我有个同事,前段时间刚带孩子去参加了夏令营。为期三天行程太紧张,大人孩子都挺累的。出高铁站的时候,孩子上前一步推起行李箱,跟妈妈说:我来推箱子吧。
同事说,其实箱子推起来不重,但上台阶的时候,还挺难提的,孩子坚持不让妈妈帮忙,使劲在那一点一点往上挪。
看着孩子小小的身板在那吃力地提着箱子,同事意识到,孩子长大了——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到这件事,并且真的去做了。虽然他走得很慢,但他却在通过这件事证明自己有力气来帮助妈妈,孩子的内心,是这样的温暖和感恩。
懂得感恩,会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爱护身边地人,并且为自己得到的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的爱和帮助而由衷地感谢。
有远见的父母,让孩子心怀感恩,才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
家长眼中的理所应当
闺蜜家儿子今年6岁了,虽然淘气,却是个特别有礼貌的孩子。闺蜜说大概一岁多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每次不管是奶奶帮忙削了水果,还是爸爸帮忙温好奶瓶,闺蜜都要教孩子说声“谢谢”。
有一次,奶奶帮孩子拿来新买的饼干,孩子奶声奶气地向奶奶说了一声“谢谢奶奶!”奶奶特别认真地跟孩子说:“不客气,宝贝,你不用谢谢奶奶,这是奶奶应该的。”
闺蜜马上委婉地纠正了奶奶的“错误”——
“我们当然要谢谢奶奶,因为饼干在高高的柜子上放着,奶奶如果不帮忙的话,宝宝是拿不到的,对吗?不管是谁,只要是帮了我们,就应该说声谢谢啊!”
宝宝点点头,奶奶也很欣慰。
父母和长辈想给孩子的,是掏心窝的全部的爱,不求回报。但这并不等于,孩子就可以完全坐享其成,不知感恩,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先生问学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更重要。学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月亮比太阳重要。”
老先生又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月亮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而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却在那时候照耀。”
故事很短,却说明了一个很值得琢磨的话题:太阳一直都在,我们就忘记了它给的光明。
而这像极了一些孩子对父母长辈的辛苦付出的置若罔闻,把这些付出当成理所应当。
感恩,永不过时
还记得这个新闻吗?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攒了好长时间的压岁钱一共8800元,去给妈妈买钻戒。
妈妈舍不得,就故意挑了一枚价值五万多元的钻戒,小男孩听说自己的钱不够,在商场急地哭起来。
看了新闻心里好感动,孩子攒了这么久的钱,就是为了给妈妈买一份贵重的礼物。才刚刚十岁,就知道用自己的心意来回馈妈妈,以后长大了,一定也会是个温暖的人。
感恩这个话题,永远不过时。
我在微博上还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医院的毛医生,因为工作耽误了吃饭,给最后一位患者治疗完回到诊室,发现桌子上放着一袋面包,底下还压着一张纸条:
医生,你好,我家小朋友觉得你中饭未吃给我们看病,一定要给你买个面包,可自己又不好意思(自己)给你,放在你桌上,请查收。
只是短短几句话,让毛医生的内心温暖无比。她说:“收到字条和面包的时候真的是很触动,很难得碰到这么有教养和懂事得孩子。”
我想,这个孩子的父母,也一定是一对温暖善良的父母。他们一生最大的福气,不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多么好,能获得多么大的成功,赢取多大的名誉,而是看着孩子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间的情感。
懂得知恩感恩的人,是因为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到父母的辛苦,他的内心一定也是善良和豁达的。
感恩不等于让孩子背负亲情债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朋友会问,到底什么是感恩?那些养儿防老的,也是在教会孩子感恩吗?
还真不是。
我们教孩子感恩,是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一定要帮谁的义务,也没有谁有天生要接受别人帮助的权利;
我们教孩子感恩,是因为我们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教孩子感恩,是因为不管以后的成长道路上遇到任何麻烦,遇到陌生人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我们的一句由衷的“谢谢”是在表达所有内心的感激。
所以,与其说感恩是一种美德,不如说它更是一种自洽的能力,一种理智和情感达成的共识,是一种与别人相处的能力,一种气度和格局。
我们给孩子做的这一切,只是因为想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着自己宽广视野的人,一个饱含善意的人,一个知道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人,一个温暖的人。
而不是要让他们变相来回报我们的爱,来“养老”,来“孝顺”。
他们有自己的路,而铺路人是我们,路上的基石,正是做人的美德,感恩是其中一种。
如同作家毕淑敏说的那句话: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共勉。
【一个家庭最高境界的炫富,就是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相关文章:
家庭贫穷,还能富养孩子吗?04-08
家庭条件好,孩子就要富养吗?04-16
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共情04-15
每一个孩子的模样,就是原生家庭的教养04-08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情商高的孩子?04-09
一看就是富养出来的女生04-14
什么家庭养出温柔的女孩04-20
暴脾气妈妈养出的孩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