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不上坟吗,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传统习俗自然也很多,而扫墓祭祖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一个习俗,传统习俗自然也很多,下面来看看闰月不上坟吗。
闰月不上坟吗1
闰月年清明不上坟吗
看地方的讲究,毕竟我国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不过大部分地区是有这一讲究的。
闰月年清明不上坟吗是大家闲聊的时候都有的疑问,不过就以往的数据来看有些地方是这个样子的。毕竟早在民间就有说法是“闰月年”不宜上坟烧纸,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闰年、闰月完全可以给过世的'长辈坟上添土,并且在此年清明节去坟上添土。
什么是闰月年
闰月年想必很多人都有听到,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我国传统历法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安排大月和小月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天或355天,同阳历一年365天相差10天或11天,三年就相差约三十天。
为了与节气同步,从而满足指导农业生产的需要,每二到三年就要增加一个月,这个额外增加的月份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月年。由此可见,闰月年只是为方便指导农耕而设的一种时序调整手段。
清明节赶在什么时候不能上坟烧纸
清明节赶在什么时候不能上坟烧纸是大家常问的,就小编了解明节赶初一是可以烧纸的。作为上坟的三大节日,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除了清明节之外,另外两个节日不是初一就是十五也是有说法的,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的来由不但是有,而且在民间的典故是最多的,其中也包含很多种的传说、习俗。
都是具有很久历史的渊由,所以按照传统来说,赶初一不上坟是站不住脚的,到是有些地方在清明期间前后几天都可以去上坟的说法,提前一两天,或者错后一天,都是可以的,作为祭祀先祖,缅怀祖先的节日,并不存在初一不能去的说法。
闰月不上坟吗2
闰月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来,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因此,农历需要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习俗主题。
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所以古人们常在清明踏青,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活动。各地的清明习俗到底有哪些呢?河大卫向您介绍10个真正的传统习俗。
一、祭祖扫墓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上坟当天,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清明扫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二、插柳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三、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四、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
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五、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
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个蹴鞠高手。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六、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
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七、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也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闰月不上坟吗3
“闰月清明不上坟”不靠谱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它没有前一天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逐渐融合了它们的习俗。
隋唐时期(581-907),清明节和寒食节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
史记记载,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帮助晋国公子称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之后,陪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为了让他出山佐政,放火烧山,结果火焚而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特别将此日定位禁火寒食之日,后代就称寒食节。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三月三日。
“清明节、寒食节、上已节,都是古代祭祖的节日。表达对祖先感恩的孝心,祈求祖先护佑后人安康幸福。今年巧合的是三个节日同在一天,而且,又逢闫月。”
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告诉记者,
民间认为,闫月不吉祥。“有的人传出,清明不上坟,上坟不吉祥。清明节祭祖,就是国民求祥保安的心愿,闫月不能上坟的`说法,没有道理。”
民俗也处于不断变化中
陈竟表示,当然,有些禁忌还是有些道理的,比如70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小孩不适宜上坟。老人容易触景生情,去太远的地方也不方便。再比如隔三代不再上坟,这一天不吃梨子,寓意分离、上坟不能照相等等。
但民俗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在二十四节气中,是节气也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古代的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相互融合,才有了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节既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寻春节日,融汇人文风俗与自然节气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陈竟说,“这一天也是寒食节,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现在也慢慢变化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民俗会被保留下来,受到时代局限的民俗也会慢慢淘汰。”
【 闰月不上坟吗】相关文章:
为什么闰月清明不上坟04-08
闰月上坟能不能动土04-08
闰月不能结婚吗04-10
今年闰月能建房吗04-10
闰月年能不能上坟添土04-08
闰月年老人骨灰能下葬吗04-07
闰年能上坟吗04-08
2023年闰月能盖房子吗04-11
人死了上坟他能看到吗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