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陪读的四大魔咒
最近,陪读的话题又刷屏了朋友圈。
“晚上10点多,一个女人在咆哮”已经不算什么了,因为陪读,急出了心脏病,急得回了奶,急得男女混双花样吊打——陪读大业已经上升到珍爱生命的高度了。
家长们委屈,孩子们也不好受,天天挨骂挨打,小小心灵也留下重重阴影。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年级的升高,这场战争还会不断升级,杀伤力会更大,最终两败俱伤。
那么,到底该怎样陪读才能让家庭和谐、身心健康?
让我们从陪读的四大魔咒入手,看看让家长们急火攻心的都是什么?
也许看完这篇文章,再陪读时,你会多少淡定一些。
让家长抓狂的,一般是这几种情况:、
1.磨蹭
2.马虎
3.注意力不集中
4.学习动力不足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家长会一声哀叹:唉,我家孩子这几条全占!
关于这几个问题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写篇博士论文。这次,我只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提醒妈妈们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
你会发现,原来在这场陪读大战中,你才是导演,决定着剧情的发展,演员的命运。
2、马虎
有的妈妈和我念叨,孩子上一年级,练习写生字:“明明那里还有一撇,他就是看不到!他怎么能看不到呢?!眼睛都看啥去了?快把我气死了!”
其实,有的时候,马虎真的不怨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神经系统还没发育成熟,视觉辨识能力不强,所以才会导致q和p分不清,t写反了方向,类似的问题经常出现。
关于这一点,我特别有体会。
有一次,我带橙子去参加一个脑科学的沙龙。沙龙上有一个促进脑功能开发的小仪器,看着镜子里的手、笔和弯弯曲曲的轨道,让笔沿着轨道移动,笔不能触到轨道的两边,一接触仪器就会滴滴响。这个游戏看上去挺简单的。
橙子先画,画到一个拐角就怎么也画不下去了,仪器滴滴直响。
我在旁边看着直着急——这有什么难的?
直到我尝试了一次,才发现,还真难。
我做得还不如橙子。笔停在拐弯的地方,你明明想往右下方画,可是因为镜子里的图像是反着的,手就是不听大脑使唤。
我第一次体会到眼、手、脑的不协调。
就是这个小仪器,图形是不是看着很简单?
顺利地走一圈并不容易。
大脑这一条神经通路没开发,就真的指挥不了身体,哪怕你拼命地想做好,也是有心无力。直到练习了好几遍,我的手和脑才协调了一下,滴滴声少了很多。
这事让我体会到,大人觉得特别简单、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就是看不到、做不好,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没跟上。
就拿这件事来说,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发出指令给手指。这个过程对大人来说太熟练了,几乎是自动化反应。
而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接收视觉信息、发出动作指令都要有一个反复练习、熟练的过程。
所以,当大人为孩子的马虎恼火时,请提醒自己,孩子也不是故意马虎的,他很可能真的没看到,真的没意识到。
请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
怎么办?
1.养成检查、演算的习惯。
2.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讲题,在讲题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也可以减少马虎。
3.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4.多运动,促进手眼脑的协调。
3、磨蹭
磨蹭的原因有很多,今天主要从心理的角度说一说。
很多家长可能都没意识到,磨蹭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消极抵抗。
你吼我骂我打我,我有一肚子委屈和怨气,但你是大人,我是孩子,我拿你没办法,只能服从。
但是,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