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入园季,如何面对幼儿园门前的“生离死别”?

时间:2024-02-04 08:26:31 教育 我要投稿

  好友小诺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妈妈,看过不少育儿类的书籍,眼看着孩子到了入园年龄,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经常给孩子读一些关于幼儿园生活的绘本,开学前,也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过几次,可是当真正开学了,每天幼儿园门口都要上演“生离死别”的戏码,孩子嚎啕大哭,死活抗拒幼儿园,安抚没用,讲道理也没用。小诺很疑惑,铺垫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可是为什么一到幼儿园就不行了呢?

九月入园季,如何面对幼儿园门前的“生离死别”?

  1、孩子入园面临的挑战。

  对孩子而言,离开父母去上幼儿园,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陌生的环境,另一方面就是亲子分离。

  分离焦虑又称离别焦虑,是因为要与亲密的人分开,感到难过而产生的焦虑,分离焦虑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一种情感性障碍,当孩子可以区分妈妈(或者照料者)和陌生人的区别时,就会进入分离焦虑期,分离焦虑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发生,这是一种本能。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分离焦虑有两个高发期:一个是从七月龄到一岁半;另一个是三岁入园时。

  分离焦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焦虑、发脾气、大哭大闹、夜醒、睡到一半起来找妈妈等。孩子上幼儿园,环境突然发生改变,就会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无法适应新环境,尤其内向、慢热、胆小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2、导致分离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一)缺乏安全感。

  0-3岁,安全感是对于孩子而言很重要的心理营养,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黏人、占有欲强、爱嫉妒的性格。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够接受人生一次次的别离,能与人交往时有规则和界限。

  (二)分离次数太多。

  有时候造成分离焦虑的原因,并不是分离时紧张的情绪,而是分离的太多了,很多孩子太久没有见到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了,尤其那些因为工作,被父母从出生不久就送回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家,幼儿园再接回来的孩子。当孩子刚接回来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伤心难过、发脾气或者不理父母的现象,这只是一种表达对父母思念之情的方式。

  (三)两个大脑系统。

  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有两个工作系统,一个负责做出理智判断,成为理智脑;另一个做出本能反应,成为情绪脑。而本能反应,就是不经过思考,大脑直接产生的,例如难过

  、生气等情绪。本能反应和理性认知之间仅相差15毫秒,但是这个先后顺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当孩子分离焦虑情绪特别强烈时,理智脑会直接关闭,这个时候讲道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关闭的理智脑会让大脑停止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家长需要的就是态度温和并且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理性评估,自己处理好情绪。

  (四)焦虑的家长。

  焦虑的家长必然会有一个焦虑的孩子;不肯松开父母的双手,不愿将目光投向老师和同学。有一些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不受分离之苦,时刻陪在孩子身边,其实反过来想想,父母这样的行为,很有可能是父母自己有分离焦虑的情绪,而不是孩子,在与孩子分开的时候总是惴惴不安,若有所失。孩子是特别敏感并且很聪明的,他们会觉察到父母的不安情绪,并且想陪伴在父母身边保护父母。

  3、面对分离焦虑,我们如何帮助孩子?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谈到,分离和爱同等重要,他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一起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与孩子再亲密,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成熟的分离,可以促进孩子人格的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如果拒绝分离的话,彼此之间没有各自的空间,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能很好的成长。我们每个人,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我们成人,都在与家分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开始的亲子关系模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幼儿时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没有处理好,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加倍奉还,慢慢发展成为有依赖人格的特质,离不开恋人、离不开父母、对特定的朋友有特殊的依赖,当碰到一个应激困难时,很有可能会出现适应障碍。

  (一)调整好心理预期,科学抱慰。

  当孩子在幼儿园门前嚎啕大哭时,千万不要不把分离焦虑当回事,指望孩子哭两天就好了,这样的行为时对孩子最大的残忍。我们家长先什么都不要做,抱抱孩子,拍拍他,先自我审查一下,自己足够镇定和放松吗?能理解并接纳孩子当下的感受吗?

  我们人类大脑中负责情绪的区域,对表情、语气、声音等特别敏感。科学抱慰,指陪伴、温暖的拥抱、抚摸、温柔的目光、语调等。

  当孩子的理智脑接收到爸爸妈妈知道我的心情了,没有否定我的感受时,一定时间内,孩子会平静下来。

  (二)安慰好孩子,果断离开。

  小诺刚开始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孩子分离焦虑非常严重,所以每次安慰好孩子总是不放心,站在幼儿园门口久久不肯离去,甚至远远地隔着栏杆一个人抹眼泪,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又不停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学习的情况。她一担心,孩子立马能捕捉到妈妈的情绪, 母子俩同焦虑。

  上幼儿园前,给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面对分离焦虑,家长可以在离开前准备充足的时间,满足孩子的需求。当大人和孩子都不在因为各自的工作和学习而赶时间的话,大人的情绪可以足够平静和放松,对孩子不想分开的情绪也可以很好的接纳。

  (三)从小进行安全感的培养。

  就像给儿子读的绘本故事《我要找妈妈》里面的兔弯弯,她和很多小年龄阶段的孩子一样,认为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的,还不能理解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孩子在三岁之前,从和妈妈处于共生期到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各自独立的个体,需要一个过程。孩子在学习独立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这种安全感,让他知道,短暂的分离还会相见,相见有具体的时间,欢乐的重逢值得期待。当孩子知道他会面临什么局面,他的大脑才能判断出自己是安全的,让分离变得可以忍受。

  在分离焦虑期,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情感的链接物,例如布娃娃或者一个玩具汽车,让其成为孩子的情感寄托,将来自父母的温暖变成内化的安全感。

  平时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一些小游戏,来缓解分离焦虑。例如在家里,让孩子去卧室自己完成一个把玩具恐龙抱出来的秘密任务,让孩子逐步体会,妈妈不见了和妈妈回来了的概念,增强安全感。

  最后我想说,成长是一个短暂又漫长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发现和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完成成长过程中的华丽蜕变。请相信我们的孩子,也相信我们自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