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关心他人的能力:学龄前

时间:2024-01-28 15:58:56 教育 我要投稿

  朋友带着19个月大的孩子来我们家玩儿,他们互相把玩具从对方手里拿走,就像所有的小孩们一样。我儿子拿走另外那个小姑娘的玩具时,她刚要哭,他就把玩具还给了她并亲了她一下。

  学会分享——关于同理心的一门早教课

  “这是我的!”这可能是幼儿们在和朋友们玩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我的”是一个很有力的词,即使在这个玩具有可能属于别人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拿来用。然而学会分享的第一步是理解哪些是属于“我的”,哪些不是。

  孩子们自然地想要保护自己的所有物,幼儿们堪称经典的拒绝分享的姿态也是自然的反应。在表面上看,分享是关乎举止的;但在深层意义上,分享表示把他人的需要考虑在内。让幼儿在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之上,更进一步尊重他人的需要,这并非易事。

  一个年幼的孩子不愿意放弃他的玩具,因为他的玩具几乎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他让另外的孩子玩他的玩具,他就不确定这些玩具是否还属于自己,以及是否还能拿回来。分享的过程要求孩子在情感和智力层面建立新的认识。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经历的每个阶段都加强了他的分享能力。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发展过程所涉及的阶段:

  1.他拥有所有权。“这是我的!”年幼的孩子必须首先认识到他拥有某些东西。这些所有物是他本人的延伸。在给予和分享过程开始之前,一个孩子必须从拥有私人物品中获得安全感。

  2.他的世界变得更宽广。“这是你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他周围的事物并不全归他所有。他对其他人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你会听到他开始重复念叨诸如“妈妈的钥匙”“爸爸的汽车”,或“詹妮的溜冰鞋”。他明白了有些东西是“我的”,有些“不是我的”。

  3.时间非常重要。“妈妈,要多久?”鉴于他的一天曾经像永远那样长,孩子现在已经可以理解诸如“几分钟就好”或“数到10就行了”的说法。对时间最初的理解让年幼的孩子可以和他珍贵的财产短暂分开——有时候还是犹豫不决——但他明白这个东西还将会再度属于他。

  4.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有人来玩儿。”蹒跚学步的幼儿和3岁的孩子倾向于并排玩耍(也称平行游戏),但很少会玩在一起。大些的学龄前儿童开始渴望友谊。在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小社会时,他们逐渐领会到围绕着诸如公平/不公平、给予/获得、正确/错误这些理念的相关规则。他们学习到了社交互动中的相互迁就关系。年幼的孩子意识到,虽然玩具是他的,但他的朋友可能也喜欢。他也明白朋友只是玩一会儿,接着就会还给他。

  在这个阶段,分享是对他人产生意识的证据。在年幼时需求和性格都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不会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你4岁的孩子会发现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儿比自己霸占玩具要更快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