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培养宝宝的同理心

时间:2024-01-27 13:59:36 教育 我要投稿

  同理心的萌发

如何正确培养宝宝的同理心

  一般认为,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在行为表现上较体贴,甚至因为能够觉察并了解他人的心情而能给予更多的接纳与包容。同理心是一种能够感受与知觉别人情感的能力,即所谓的感同身受、将心比心的能力。

  研究发现,同理心的发育从婴儿时期就可见端倪:共处一室的新生婴儿,因为同伴的哭泣而跟着哭泣,此现象称为“伴哭现象”,此时虽然只是听觉刺激的反应,但却是同理心开始的源头。此外,1岁前的宝宝大多已懂得看脸色,如果妈妈露出不高兴的脸色时,他也会不自觉地收敛笑容,宝宝虽然还不清楚观察对象不开心的原因,但此时同理心已开始萌发。

  复制家长同理自己的方式待人

  宝宝1岁之前,对于“我”的概念尚不明确。宝宝通过听自己的哭声、动自己的小手小脚,开始熟悉自己的身体,并对于自己的身体动作有所认识。约于18个月后,宝宝逐渐开始有了“我”的意识。

  此时,对于别人的不幸,他会以“我也有不幸”来表示同情,例如:当有其他小朋友跌倒喊痛,他也会指着他曾经受伤的地方说疼痛,或者他会企图以自己遭遇不幸时所获得的安慰方式去安慰他人,例如:宝宝可能会摸摸那个人跌倒受伤的部位,因为他之前被这样对待过。因此,洪意晴心理咨询师强调,宝宝被同理、被安慰的方式,将会影响到他同理别人及安慰别人的能力。

  于六岁左右逐渐成熟

  宝宝在两三岁时,几乎已经能视自己为一个生理上有别于他人的个体,对于“别人的感觉”或“别人对自己的感觉”更加重视,孩子会愈来愈基于别人的感觉而行动,不再只是基于自己的感觉而行动。这是因为此阶段宝宝开始发展“角色取替”的能力,即指一个人从他人的立场来看待一种情境的能力,所以他们开始知道别人的感受和自己不一样。

  大约到了4岁,孩子就能很清楚明确地分辨出他人的快乐与悲伤。而大约6岁后,孩子所呈现的同理心,已能扩及到其他人的生活情境中,他们能够体会他人的遭遇,例如: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分离、对未来的期待或种种的得失等。他们会明白每个人的感受受生活经验影响,而不只是由当前的情境所引发。此时,孩子的同理心发展几乎臻于成熟。

  通过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家庭是孩子早期学习的重要环境,亦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源头。因此要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就不能忽视爸爸妈妈的亲身教育。爸爸妈妈除了以身作则地对家人、亲戚与朋友展现尊重与关怀以外,对于宝宝的需求与情绪也必须持包容、接纳与理解的态度。

  1.带宝宝认识情绪

  在孩子出现情绪时,引导孩子辨认当下情绪,让孩子了解此时的感受是属于何种情绪,并协助他正确表达,如“你现在很伤心,因为不能出去玩”或“现在不能看电视让你好生气”等。家长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孩子日后辨别他人相同的情绪并给予同理。同时,在孩子情绪发生时,家长也需同理孩子的心情,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有助于孩子日后在相同情境下,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他人。

  2.学习关心他人

  关心他人,是同理心发育的基础;如果不关心他人,自然也不会对他人展现出同理心。因此,爸爸妈妈可以教育孩子随时给予他人帮助,并引导孩子去感受其中的快乐。同时,爸爸妈妈应适时给予孩子赞美或关心,当孩子被称赞时,他知道自己被认可,这会使他更有信心地给予他人关爱。

  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通过孩子间的相处与争吵,爸妈可以引导孩子彼此间互相帮助与关心。发生争吵时,父母需尝试理解双方的心情,让孩子们的心情都能因为被理解而获得安慰,然后再引导他们去了解对方的心情,调解双方,而并非只是惩罚或指责孩子。例如: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哭泣,父母可以先询问孩子是否知道对方哭泣的原因,然后指出这种情绪叫做“难过”,并鼓励两个孩子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成为了对方,自己是否也会有相同情绪,进而再逐步了解造成两个人不开心的原因并提供调解的办法。当父母去同理孩子们的感受,往往也可以使孩彼此之间更加了解,也有助于孩子学习对其他人的同理。

  3.善用绘本或故事引导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孩子用来学习或认识世界的媒介。爸妈可以通过有故事情节的游戏或绘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让孩子深入情境,使孩子有机会站在故事主角的立场上感受该角色的情绪,这也能锻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表达感觉的能力。除了角色扮演,父母也可以与孩子讨论当故事情境变为现实时,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方法,这有助于训练孩子从他人立场出发,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做出合理回应的能力。

  当家中没有其他兄弟姐妹时

  如果家中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自己或身边的人,发生某件事情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孩子思考。若今天的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可能会有哪些感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孩子同理他人的情绪,如此一来,当孩子日后遇到类似状况,就能运用过往的经验,去展现同理行为。

  避免NG教养

  1.避免冷漠以对:若照顾者总是对宝宝的需求冷漠以对,宝宝就会感觉自己不被重视、需求得不到回应,进而他会认为环境不友善,并因此失去对人的兴趣,最终导致孩子同理心发育缓慢。建议爸爸妈妈对待孩子,尤其是婴儿时期的孩子,尽可能地回应宝宝的哭泣与需求。对1岁以内的宝宝而言,虽然他们还尚未发展出同理心,但已经开始与他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如果父母对宝宝的态度冷漠,宝宝也会复制相同的态度面对他人。

  2.避免强势教养:家长若时常用强势的态度与说理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很难发展出同理心,因为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不被了解,他们也难以了解别人的感受。例如:当宝宝再大一点时,也许会有自己的主见与要求,想要买东西时,如果父母只是跟孩子说,“不能买”,那么孩子只学到规则,他们的心情并没有被同理,此时孩子就很难学着去同理别人。但如果父母能多加一句,“我知道不能买让你很难过,来,妈妈抱抱安慰一下”,孩子的心情能被理解,他们也就能够间接学习到如何同理别人。洪意晴心理咨询师认为,孩子的心情只有被家长照顾到,他们日后才有能力去照顾别人的心情。

  3.避免暴力卡通:

  通过对孩子行为的观察,有些学者认为,让孩子看太多有暴力情节的卡通或游戏,会让孩子显现较多的攻击行为,不利于同理心的发育。

  4.让孩子在环境中安全地探险与表达

  同理心的发育与宝宝的先天气质相关,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先天个性,它与生俱来的独特行为模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也会造成宝宝发展同理心时的差异。例如:当宝宝的情绪较稳定时,宝宝就能很容易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反之,则难以去关注他人的情绪。或者宝宝如果天生充满好奇心、喜欢与人互动,那么宝宝认识他人情绪,进而培养同理心,就比较简单。

  反之,如果宝宝很容易对新事物表现出退缩反应,那么宝宝可能就很难主动地体会他人的感受。即便先天气质会影响宝宝同理心的发育,但只要父母愿意就能创造一个让孩子自主发现、自主学习的环境。爸爸妈妈接纳、赞美孩子的创意,让孩子能安全探索这个世界、安全地表达自己,孩子就会对周遭的人始终保持好奇,并自然地去关心与觉察他人的情绪,进而发展出对他人的关怀与同理心。

【如何正确培养宝宝的同理心】相关文章: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04-15

如何来培养宝宝的好奇心01-26

如何给宝宝正确洗澡09-29

如何培养宝宝的耐性01-26

如何培养宝宝的情商?01-26

如何培养宝宝EQ?01-27

提高孩子的情商,首先要培养ta的同理心10-28

宝宝如何正确使用空调10-03

如何正确护理宝宝皮肤10-30

夏季如何给宝宝正确补水?10-3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