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2个月的宝宝
1—2个月的宝宝,手部大部分时间呈现自然握拳的状态,偶尔才会张开手指,因此应经常活动宝宝的手指。
1、家长轻轻地扳开宝宝1~2根手指,将自己的食指触摸其掌心,使宝宝下意识地握住。接着,家长故意做出要将手指拽出来的动作,刺激宝宝攥紧手指,并向下拉,仿佛阻止手中的东西离开一般。
2、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握住宝宝除了大拇指之外其余的四指,然后依次将手指分开。接着,一手握住宝宝的腕部,另一手将其手指依次伸直。每个动作各重复5—10次,换另一手重复相同动作。
3、一手握住宝宝的四指,另一手握住拇指的末端将拇指先向食指靠拢,然后再向外展。接着,家长使宝宝拇指屈曲,再将其向外伸展。每个动作各重复5~10次,换另一手重复相同动作。
4、家长将拇指与食指放在宝宝的手掌两侧,另一手握住其前臂,先将宝宝的手腕向背侧伸展,然后再向掌侧(左右)分别屈曲。
二、3个月的宝宝
与前两个月相比,在出生后第3个月,宝宝的手部运动有了较大的提高。手指不再长时间处于握拳的状态,而是经常半张开,有时还会有意识地玩弄手指,家长此时应当抓住这个机会,趁机发展宝宝的手指精细运动。
1、在宝宝面前悬挂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然后握住他的手,帮助或者吸引他抓握玩具。
2、宝宝仰卧。将一块纱巾或者手绢遮住宝宝的眼睛或者脸部先握住他的手臂,引导他用手将纱巾或者手绢拿开。通过不断练习,逐渐减少帮助,最终使宝宝能够自己用手将纱巾或者手绢移开。
3、为宝宝佩戴一个带小铃铛的手镯,或者系一个红色的丝带等。先握住宝宝的手腕,有节奏地轻晃,让他听到铃铛响声或者看到红色的丝带飘舞,从而吸引宝宝对手部的感知,并进行手部的运动。
三、4个月的宝宝
出生4个月的宝宝大多能主动抓握东西,具体表现为只要身边有东西,就喜欢用双手去拿。家长可以利用宝宝这种对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的心理,发展其手部运动能力,如手部的紧张与放松能力等。
1、在宝宝面前悬吊一个小玩具,家长不再引导宝宝抓握,而是培养宝宝手部主动运动的意识。宝宝在刚开始抓握时,往往只能坚持1秒钟,家长可反复训练,直至抓握能够坚持5秒钟以上。
2、当宝宝的抓握运动能够坚持5秒钟后,家长可将玩具或者小物品放在离宝宝稍远但又能得到的位置,用各种方法引导其用手抓。当宝宝抓握东西的动作比较熟练后,可将玩具或者物品放在其体侧或者斜方的位置,增加手部抓握的难度。
四、5—6个月的宝宝
5—6个月的宝宝对手部运动已经相当重视了,他们懂得用手可以完成很多动作,因此这一年龄段的宝宝对手部肌肉力量的需求比较大。
1、当宝宝已经能主动去抓稍远的物品后,家长可在这一时期发展其手脑协调性。家长可先将一个玩具递到宝宝的左手,然后再将一个玩具递给他,看宝宝是将左手上原来的玩具丢掉还是将玩具传递到右手,再拿第二个玩具。大多数宝宝通常会选择丢掉玩具,家长应先握住宝宝的手,为其做示范,引导宝宝学会双手传递。
2、给宝宝准备一个他不喜欢的玩具或者物品,锻炼宝宝推开的动作。为了增强锻炼效果,家长在宝宝推开的时候也同时施力,以便增强宝宝的手部力量。
3、宝宝仰卧,家长引导宝宝将自己的大拇指握紧,自己用其余四个手指握住宝宝的手腕,然后慢慢将他拎起来,使宝宝由卧姿变为坐姿,如此反复重复。
五、6—12个月的宝宝
6—12个月的宝宝手指精细运动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如用手指捏住较小的物品能够屈伸单根手指,能够拍手,招手等,但这些精细动作需要经常训练才能得到发展。
1、给宝宝准备一个奶瓶或者带盖的瓶子,引导其将瓶盖拧开。大多数情况下宝宝无法将瓶盖拧开,但没有关系,因为重点是在拧的过程中宝宝的手部得到运动,手部的肌肉和骨骼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2、给宝宝准备一个大小适中的容器,先让宝宝抓取较大的物品(如纸团、乒乓球等),将这些物品投入容器中。当宝宝的动作熟练后,再将较大的物品换成较小的。
六、1岁以上的宝宝
1岁以上的宝宝除了手部运动外其余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手部运动可以更加复杂,和其他运动结合起来,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1、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宝宝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使用勺子、叉子,使用餐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手部运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涉及手部的抓握力量,还有指骨关节筋腱以及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因此家长不妨放手让宝宝自己吃饭,即使将餐桌弄得一片狼藉也不要呵斥,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引导宝宝完成作业。
2、给宝宝准备橡皮泥、纸片和图画书,引导宝宝一边参照图画书,一边用橡皮泥捏书中的人物和动物,或者将纸片撕成动物的模样。在翻书、捏橡皮泥、撕纸片的过程中,宝宝的双手能够得到充分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