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爱“厌学生”尤其检验教师师德的成色。教师对学生的爱比父母之爱应该多一分“平等”,比朋友之爱多一分“尊重”,对“学困生”、“厌学生”的爱则应多一分“欣赏鼓励”。爱孩子就要研究孩子,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一时期的他们:情绪上的起伏伴随着心态上的脆弱,渴望营造自己的私密空间,又希望自己是某个团体的不可或缺的一员。很多事都想玩点叛逆,显示自我,对亲人、师长与伙伴,又有着割舍不了的依赖。凡事想表现自己,却又显得幼稚。网络世界让他们似乎懂得很多,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对匮乏却又让他们流于肤浅。至于厌学的原因则又分为适应性厌学、知识衔接断层厌学、个性缺陷厌学、贪玩厌学,等等。研究孩子是为了帮助孩子,教师与学生应保持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坚持欲高先低、欲快先慢、欲深先浅、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进步空间。
指路子。要为厌学的学生指出成人成才之路、学习进步之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正直的心灵是根治“厌学”之本。厌学孩子的问题,非智力因素更多,所以教师应在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上下功夫,通过耐心细致地督促训练,强化孩子的决心、毅力等。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按学科的专业特点与学习规律、方法指导学生走在正确的成才之路上。比如,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是学习之母,天才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让学生学会复习,把工夫花在点子上;成功是成功之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进步的快乐。
选料子。要有敏锐的眼光,保证呈现在课堂上的是融合了校本或校际教研成果的内容,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在教学内容及其呈现艺术的基础上,从教学材料的选用及呈现上,引导学生享受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悟到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成就感。
教点子。教师要抓住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大收益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应该注重教方法。
搭梯子。对充满无限发展潜能的孩子,不能因为一时一地一事的不佳乃至恶劣表现,而戴上有色眼镜看他们。相反,应该放大他们的优点和点滴进步,让他们感受到不断注目他们成长的师爱。当孩子遇到某一发展的障碍或问题时,应该给他们准备足够的备选爬坡方案,让他们顺利地度过发展的关键期与危险期。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的最好梯子是他们所生活的伙伴们构成的集体,构建学习小组,利用好合作学习小组这个平台就是很好的梯子。在小组平台上,活跃分子能起到激发作用,在大班不太敢表现的孩子,在几个伙伴面前,一般都能畅所欲言,小组长能带动并督促组员落实好每一个琐碎的教学任务;组中的伙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
播种子。教师不应只做教书匠,而要做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大写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通过不断学习,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经意或不经意地给学生的心田播上理想、梦想、思想、方法、信念等种子。遇上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会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