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时间:2024-01-20 13:56:41 教育 我要投稿

  品德不良学生,是指那些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随着普及高中教育的发展,为数不少的品德不良的学生涌进了职业高中大门,给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压力。我校是一所城镇职业高级中学,由于没有本校初中毕业生作为生源渠道,也由于招生量大,因此,每个年度都有相当数量的品德不良的学生进校就读。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转化,使之“中下进来,优良出去”,已成为学校德育的首项工作,也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浅谈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一、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成因

  我们知道,任何品德都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心理成分。道德认识是对于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便会产生相应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因此,品德既是知、情、意的凝结物,又是知与行的统一体。四个心理成分构成一个动态变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或偏离,品德就会出现问题。中学生处于青年初期这个年龄阶段中,其品德心理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当其知、情、意、行出现偏差而又未能及时予以矫正时,不良品德就会形成。

  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十分复杂,此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指来自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失当的不良影响。如社会上价值观念的错位,权、钱、位的偏重,一些不健康刊物和格调低下的影视等宣传媒体的误导,不法分子的引诱和教唆,家长以不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教育、影响孩子,家庭结构遭到破坏而使子女失去父母应有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学校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教育方法不当甚至放弃教育责任等等,都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重要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学生本人不良的心理因素,这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与学生道德准则的选择能力和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关,如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是非界限模糊甚至颠倒;道德意志薄弱,物质需要的动机超过精神需要的动机;家庭生活条件不好而感到压抑,产生异常的、消极的道德情感;在对待他人他事时从不良行为中得到满足的情绪体验,经多次重复形成恶习;性格存在严重的缺陷,具有任性、固执、自私、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点。

【浅谈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相关文章: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01-20

青少年儿童不良品德的产生及其矫正方法09-26

孩子的不良体型如何矫正12-05

怎样矫正孩子的不良走姿11-14

儿童姿势不良趁暑假检查矫正09-06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预防矫正09-26

父母怎样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11-09

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之乱发脾气08-23

儿童牙齿矫正,抓住黄金矫正期09-08

如何矫正驼背10-0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