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我们讥讽的言语往往能够一击中的:那就是我们最深处的自我
孩子知道在大人最疼的地方下手。孩子的直觉来自大人:孩子总是能听出大人的言外之意。千万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反驳孩子伤人的语言。
“你真丑”“你太坏了”“你老得快死了”“你长得让我恶心……”听听这些恶毒的带刺的话。谁说的?你可能想不到,它们是孩子抛给父母或长辈的。而且,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这些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带来伤害。大概是由于我们心中总是坚信这样一句格言“真相往往出自孩童之口”。
精神治疗专家斯蒂芬娜·克莱瑞(StéphaneClerget)试图缓解大人受到伤害的心灵,她说:“并不是所有的真相都出自他们的口中,其实只是一部分真相。在情感的作用下,我们会认为他们说的就是我们身上确实存在的特质。比如,一个自觉一无是处的大人,最终会从自己的孩子那儿得到印证。”
精神病科医生多米尼克·塞尔万(DominiqueServant)认为,孩子的语言之所以让人难以接受,是因为“孩子是通过放大镜来观察现实生活。他们所说的的确是从现实出发,但是往往放大了现实,结果必定是走样的。这多半可以解释孩子经过粗浅观察后,以平静语调说出的像是‘你真老’‘谁的妈妈也没有你罗嗦’这样的句子为何会如此伤人。”斯蒂芬娜·克莱瑞解释道:“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了解我们,当他们通过讽刺性的语言向我们证实他们对我们的了解程度时,即使他们的语言带有夸张和不公正的色彩,我们还是会感到不自在。”
当孩子皱起眉头开始评论起我们外表上的缺陷、教育上不一致或者我们的缺点时,我们会发慌,感到受伤害,之后开始认真思考他们的话。
孩子能敏锐地发现大人的外表缺陷
晓雯前两天就经历了这样一幕:邻居家一个6岁的小男孩来串门,看到了她肩头的那一小片咖啡色胎记。这个男孩把身体躲开,面带厌恶的表情说道:“阿姨,你那儿长的什么啊,真让我受不了!”晓雯尴尬地赶紧把衣服往下拉了拉,她感觉自己的心被刺痛了。可是又怎么能够和一个孩子计较呢?
小胸、大鼻子、大肚子、招风耳……孩童总是有能力敏锐地发现大人的羞怯之处。不管大人的这种羞怯心理有多隐蔽,都无法逃过孩子的眼睛。“父母是孩子生活和全部注意力的中心,他们的潜意识活动是和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能听出我们话语中没有表达的意思,能够看到被遮掩的现实。他们也希望借此验证自己的直觉是否准确。根据我们的反应,他们就能知道是否捕捉到了正确的信息。”克里斯汀娜·布鲁奈(ChristineBrunet)说。
她还认为,孩子还希望用这个方法确定,父母是否有办法解决他们可能遗传到的这些缺陷。因为,在孩子粗鲁甚至残忍地对他们遗传自父母的某种外表特征做评价时,他们往往带有给自己宽心的目的。“如果妈妈能接受自己肥胖的身体,这个问题就不会对我造成困扰。”“我爸爸虽然不是美男子,但是总能讨女士欢心,我也应该能做到。”
孩子通过嘲笑同性家长的方式,以获得异性家长的注意力
也不要小瞧了恋母或恋父情结带来的同性间的竞争,这会让孩子通过嘲笑同性家长的方式,以获得异性家长的注意力。34岁的王蓉笑着提起她7岁大的女儿说过的话:“我的女老师长得这么漂亮,如果爸爸看到她,我想他一定会离开你,和她结婚的。”
同样的,5~11岁之间的男孩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父亲外型上的缺陷,表达出希望对手消失的愿望。8岁的奥奥说起他爸爸的大肚腩时,把爸爸和美国电视动画《辛普森一家》里的河马·辛普森相提并论。爸爸宽容地看着他,有些尴尬地笑笑说:“你妈妈就是喜欢我这样的。”这句话顷刻就体现出奥奥的恋母情结。
青年人对外表的批评言语更加尖锐,因为他们比孩童时期更加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的语言对父母的伤害程度也就更深。现在,攻击主要集中在对父母自恃年轻姿态的不满,这对青年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青年人的这些语言,是对父母宣称的‘两代人之间并无区别’的理论的批判,并表现出对父母总是与孩子竞争的这一做法的不满和抨击。”克里斯汀娜·布鲁奈如是解读青年人的心态。他认为,青年人的言下之意其实是:“你们不再是20岁的年轻人了,待在属于你们的位置吧,现在该是我们登场了!”
不管怎样,当我们从孩子那里接收到他们迎面抛来的讥讽的话语时,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以同样的方式回击,即使我们被深深地伤害了。如果父母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巨大而长久的心理创伤。父母要相信他们听到的言语后面的深层含义,并且尝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他们作出的评论的性质,寻找最恰当的答案。心理专家姬雪松认为:“父母如果能够理解这是一个孩子获得成长的过程,那么孩子带刺的语言就会更容易被倾听。我们就更能以一种交流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而不是简单地感到窘迫和尴尬。”
教育上的不一致
“8岁大的儿子告诉我,他的老师听到我说粗话。这让我好长时间都抬不起头,因为我严禁他说粗话。”这是32岁的卫群的经历。孩子们一旦察觉到父母的教育系统出现漏洞,他们就会迅速作出反应保卫自己的权利,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吃惊。
没有确切理由地实施惩罚又撤销惩罚,父母之间在某些教育观念上的意见分歧,要求孩子环保自己却随手乱扔垃圾,等等……父母的“缺点”还真是数不清。孩子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缺点来为难父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想从中获得好处,还有一个原因是,不一致会引起孩子的恐慌心理,会给他们带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错觉,会使他们没有安全感。
孩子是通过放大镜来观察现实生活的
“他们需要明确的答案,需要牢固的精神支点,这样他们才能感到安全。”斯蒂芬娜·克莱瑞说。这就是为什么绝不能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感到疑惑,或采取缄默的态度。父母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不沉默,也不妥协。那些被孩子发现教育漏洞的父母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不要夸大:“我们必须在孩子面前维持自己的形象,并且让他们相信,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他们有益的。”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孩子:“我这么做并不是错误的,我稍稍夸张了一些。”或者“我承认,这个决定是有些仓促的。”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将孩子放置在审判官的位置。”斯蒂芬娜·克莱瑞建议。当孩子指责父母对自己和对他/她的某些行为区别对待时,当孩子说“你就可以……而我却……”时,我们不能表现出罪恶感和做了错事时羞愧的表情。举个例子,你抽烟,孩子讽刺你对他/她的禁烟令,你可以这样回答:“是的,我吸烟,我知道这对身体很不好。但是我关心你的身体,所以我才不准你吸烟。”同样地,要告诉他:“我有这个权力,可是你是孩子,你还没有。”
对现实的小小妥协
“你撒谎了,这其实也没什么,可是你答应过我了。”对道德,对承诺和对谦恭习俗的违背,通常都是很难让人接受的。特别是,在现今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主义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地揭露和批判,没有父母愿意成为反面教材。34岁的林青最近补缴了一次税款,这还是多亏了儿子冷冰冰的提醒。他儿子曾经在一次测验中作弊受到惩罚。
“为了建构自己的道德观,孩子首先测验父母的生活理念和道德观。”多米尼克·塞尔万解释:“父母通过明确的或者默示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他们自己的观念。在接收到这些观念时,孩子试图了解它们是否可靠,思考为什么父母有时候会违反这些他们坚持的观念。如果只是偶尔犯错,我们可以通过此事让孩子知道,任何事情或人都不是完美的;如果犯错是经常性的,孩子就需要大人的解释来了解情况了。”因此,当已经长大的女儿一再地指责她自私时,35岁的马雁决定,用简略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她每年只探望父母两次的原因。
孩子攻击的焦点是我们客观存在的以及他们想象中的或夸大的缺点。
“想要知道孩子对我们的理解程度是很困难的。有几个要点必须弄明白:这样尖刻的语言是出现某种挫折后必然出现的反应,抑或是为了报复而抛出的狠话?我们是否觉得他们所说的还是有些道理,抑或是完全错误的?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需要重视这件事,并先问问自己,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多米尼克·塞尔万说,这样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达到以下两种效果:或者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这么回答:“你所说的是带有偏见的,不正确的,可是我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或者我们改正我们错误的举止,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夸张了,但是你确实没有错,以后我会注意……”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盲目的,而孩子对父母的却往往不是
事实上,孩子指责父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各种过失时,其实也能够帮助孩子自己逐渐脱离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孩子指责父母的语气和语言总是充满敌意和不满的,这更让父母认清一个既残酷又有益的事实: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盲目的,而孩子对父母的却往往不是。
孩子刺耳的话
你需要一个神奇的橡皮擦才能擦去眼角的皱纹,你太老了。——马亚,7岁你的裙子真美,可惜不应该穿在你身上。——冯志,15岁把你鼻子上的小点点去掉难道要花很多钱吗?——安帝,6岁我长大后,可不想有一件你这样的皮衣。对一个男人来说,这简直太丑了。——露露,5岁你想惩罚我的时候就惩罚,不想的时候就不惩罚。这就是你所说的公正吗?——东泽,8岁说自己朋友的坏话真没意思,特别是他们还都不在场。——笑笑,9岁每次我们要去看外婆时,你不是头疼就是背疼。你觉得她真的相信吗?——扬扬,12岁
【倾听孩子带刺儿的话】相关文章:
父母需要倾听孩子的话吗11-11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08-26
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12-09
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12-06
在孩子想说的时候倾听12-06
如何让孩子学会倾听12-11
倾听,从孩子的梦开始11-29
请耐心倾听孩子的“唠叨”11-24
倾听孩子的目标并给予认可12-08
怎么让孩子学会去倾听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