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患了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永久性传导性耳聋或感音神经性耳聋。所以当发现孩子有耳闷塞感、耳胀、反复搔抓耳朵或者看电视总是喜欢把声音调大声等症状,家长均应留意孩子是否患上急性中耳炎,赶快带去医院求治。
儿童感冒易诱发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耳科就诊病人排名第一的疾病,特别是儿童好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张宏征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春季高发的耳科疾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季节细菌繁殖快,病毒复制活跃,很容易患上流感或感冒,进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张宏征解释,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的唯一通道,维持中耳内、外的气压相等。感冒时鼻黏膜肿胀,堵塞了咽鼓管,中耳无法与外界通气,中耳的气体就会被耳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这就是分泌性中耳炎。
另一个原因就是儿童有特殊的鼻咽部解剖结构,在未成年时,咽鼓管相对较短、宽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细菌等)容易经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引起炎症。
小儿听力下降,难被早发现
“我在门诊中经常遇到,孩子因为中耳炎导致耳朵听力下降十分明显时家长才带来就诊,此时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张宏征说,从临床看,分泌性中耳炎多在感冒后出现,发病的症状比较隐蔽,一般没有耳朵的疼痛,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和耳闷(如同坐飞机的感觉)。
可是3岁之前的婴幼儿无法准确用语言表达,往往也不会表现出任何行为异常。3-6岁的儿童则往往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但家长往往误认为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不予重视。
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告诉父母,自己有耳鸣,摇头可听见水声。而家长也可能会发现孩子反复抓耳,在看电视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如果自家孩子有上述异常症状,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张宏征说,专科医生根据病史及专科检查,比如鼓气耳镜、鼓室导抗图和耳显微镜或内镜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
擤鼻涕注意预防更有效
随着呼吸道感染康复和咽鼓管功能的恢复,一部分患儿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孩子不治疗病情会越来越糟,造成听力不可逆下降。
在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用一代头孢或阿莫西林,再加上鼻黏膜减充血剂,很快就能缓解鼻黏膜水肿,并且改善呼吸道细菌感染,治疗起来也很简单。但是,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永久性传导性耳聋或感音神经性耳聋。
专家提醒,在感冒期间,家长千万别捏着孩子鼻子让其用力擤鼻涕,这样做会让咽部压力增高,细菌因而容易由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轮换按住一边鼻孔,轻轻擤出鼻涕。如果是婴儿,用手帕擦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