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特比好动,一刻都坐不住怎么办呀”
“我家孩子胆小,在小区看见认识的人也不打招呼,这么内向怎么办呢?”
不可否认,在养孩子的时候可能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家长在碰上这些问题的时候
是否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呢?
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会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呢?
不知道大家有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有名的实验,叫做“伤痕实验”。
简单来说就是用特殊的化妆技术在志愿者脸上画上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然后再借口说补妆将伤痕去掉。
但是志愿者们根本就不知道已经把妆卸掉了。然后带着毫不知情的志愿者到各医院的候诊室
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的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他们感觉人们对他们粗鲁无理、不友好,主要的就是他们总是盯着自己的脸看!
可实际上他们的脸根本没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标签的力量,你给他贴上“自私”的标签,孩子就会越来越自私;你给他贴上“胆小”的标签,他就会越来越胆小。
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从这样的一个角度看他,他是这样的,可是你又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他又是另外的样子。
那作为家长的我们为什么不用尊重的角度看待孩子呢?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或许我们的孩子会更好的成长。
不要盲目的给孩子的行为下定论。父母不要盲目的给孩子的行为下判断,因为这有可能会变成一种暗示。
有些时候孩子的行为可能只是无意的或者是短暂出现的,有些行为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被戒掉,这时候如果父母给孩子的这些行为贴上标签,则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毛病。
即使是孩子真的有这样的行为,那家长也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帮助孩子纠正过来。
每当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们可以采取描述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以角色的形式。
什么意思呢?
比如:孩子可能将被子打碎了,你可以这样和孩子讲,你看杯子碎了,碎渣到处都是,我们应该用马上用工具将这些碎渣装起来,要不然等下很容易踩到弄伤自己。
而不是说,你这个惹祸精,又将杯子打碎了。其实有可能孩子也不是有意的,只是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家长所做的就是将事情引导解决而不是追究这是谁的责任。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用绝对性的语气批评孩子,不要说“又”“总是”“永远”这样的词语。
因为这些词语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认同感。你需要切断每件坏事之间的联系,做到不要那么“记仇”
也有很多孩子别人不给他贴标签,他倒是自己先给自己贴上标签了。
你比如孩子帮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结果买的种类少了几种,一下子就会沮丧起来,他会认为自己是笨蛋,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坏角色”。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其实犯错只是在提醒我们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这次忘记了买东西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写一个购物清单,下次我们再去超市之前就可以带着购物清单去我们就不会忘了。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积极思考,给他们犯错的机会然后重来,当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就会越来越阳光自信了。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
没有自私的孩子,只有需要体验慷慨带来快乐的孩子;没有懒惰的孩子,只有缺乏鼓励、需要别人相信他正在努力的孩子;没有笨孩子,只有需要多加练习的孩子。
【你知道吗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标签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相关文章:
你是什么样的妈妈,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11-23
你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朋友?11-24
你的孩子正在受苦?你知道吗?08-26
你知道孩子喜欢或讨厌什么样的父母吗11-14
你可知道内心强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12-17
孩子有什么样的艺术天赋你会观察吗?09-26
你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吗?04-17
孩子最怕的事情你知道吗?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