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屡败那又如何?屡败屡战就是最棒的!
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对意志力的挑战,和参与者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而当一个人面对质疑和挫折时,该怎样站起来,继续敢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这在孩子们普遍脆弱敏感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
时值周三小马君固定当班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父母们关心的“抗挫折能力”。
天生就爱拼?还是后天锻炼的结果?
你的一句“加油”能有多大效果?
说不得爬不起,这孩子还有救吗?
不知道各位爸妈们是否看过一个日本小男孩跳箱子的视频,一个幼儿园大的男孩在被老师和同学连续鼓励5次后,终于跳过了高高的箱子,大家都为他喝彩。看完视频,我也流泪了,为这个男孩,也为他周围所处的氛围而感动。
我们是多么希望自己孩子也能像视频中的小男孩一样,具有“抗挫折”的能力,面对困难勇于一次次地继续尝试和挑战。
近30年的“抗挫力”研究
其实最早“Resilience抗挫力”这个概念是Masten等学者在1980年精神病理学研究中提出的。他们发现人类在面对一些突然的重大变故,比如亲人突然离世,事业遭受重创时,自我修复的能力和周期不相同。
他们认为人是否能够在挫折后重新站起来,主要归因于他在受到挫折时,所获得外在支持的质量。通过大量的样本比对,他们总结了一些风险因素(包括家庭贫困、父母教育水平低等),发现如果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太容易在挫折中站起来。
但是,在1987年,哈佛医学院的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在他们他们看来,这些外在因素虽然有影响,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他们的观点是,“抗挫力”是一种人的特质,主要由基因决定,与人本身的脾气,智力有关。他们发现抗挫能力不同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脑部的图像都不相同,并且一般高抗挫力的孩子脾气不暴躁,智商也更高。
但现在最新的研究更倾向于不再纠结“抗挫力”到底是一个天生的特质,还是可以被后天改变,而是去寻找哪些是“protectivefactor”(保护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更快地走出来。
这些保护性因素实在太多,包括与孩子的好脾气,家庭的温暖,成人与孩子的沟通能力,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其中核心的要素就是孩子本身是否具有较准确的self-efficacy(自我效能)。
【孩子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相关文章:
孩子遇到挫折怎么办12-15
如果孩子一遇到难题就想放弃10-27
孩子遇到挫折灰心怎么办?11-29
孩子遇到挫折,能不能经得起考验?10-31
遇到挫折应该怎么办09-19
遇到挫折要怎么办 这些方法帮你对抗挫折12-13
遇到挫折该怎么办 六招帮你解决挫折12-13
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钱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