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得出结论:合作与竞争的结合导致了更高的满意度,通常得分也更高。陶尔博士说:“孩子们喜欢竞争和合作相结合。从中获得的享受得到显著提升。”
那么孩子是自己玩,还是与他的妹妹玩,或与其他几个孩子一起玩,哪种情况更好呢?
陶尔有一些具体的建议:比赢更基本的需求是感觉良好。如果我让米洛一直赢,他可能一开始感觉很好,慢慢的他就会觉得不对劲儿了。我们需要允许孩子输,理想的情况下,他应当有一个伙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心理学并非没有罪状,那就是总是希望孩子们感觉很好,”陶尔博士说:“试图人为的避免竞争,不可能消除竞争,只会让孩子觉得在竞争中感到‘害怕’;而一味强调竞争意识,只能让竞争越演越烈。”
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调输赢
19世纪60年代末,十几岁的艾瑞克·范·迪伦(ErikvanDillen)是当时最好的球员。曾在1972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作为斯坦·史密斯(StanSmith)的双打搭档。而后,击败了年轻的约翰·麦肯罗(JohnMcEnroe),赢得了戴维斯杯。现在,他五个孩子的父亲,作为他的朋友和网球伙伴,我知道过去的几年里,他在教育方面颇有心得。
网球冠军埃里克·范·迪伦(ErikvanDillen)(左)与海牙(Hague),他27岁的儿子。
他告诉我,强调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他说,他所认识最伟大的球员都是“问题解决者”。当他们遇到其他的强者,他们会享受在挑战的过程中解决难题。而输赢只是衡量他们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已。
他观察到,这些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具备同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既不会因为失败而丧失自尊,也不会因为胜利而自我膨胀。
范·迪伦将这份体悟以诗的形式送给他的孩子:一个成熟的灵魂把胜利和灾难都视为“骗子”。
也就是说,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孩子,才真正能够赢得比赛,或者说具备长久的竞争力。
该怎样引导孩子?
那么,我该拿米洛怎么办呢?
我尝试着减轻输赢的分量,降低输赢的重要性。让米洛鼓励其他孩子。这样能敦促他认识到别人身上的努力和优秀,学习和吸取。
我看到米洛显现出合作精神,甚至是在竞争中的合作精神。哪怕他输了,他也会受到鼓励的回报。
重点不要放在获胜上,而是放在技能的掌握上,那么个人和团队——学校、国家、世界,将在这个过程中成长。
【有竞争意识就是有竞争力你这种一厢情愿的认识只会让孩子徒增焦虑】相关文章:
你有多想赢孩子就有多焦虑12-13
给孩子灌输怎样的竞争意识12-02
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12-14
孩子有入学焦虑怎么办11-10
孩子与你有隔阂?11-21
输得起的孩子才有竞争力12-02
职场上有一种挨骂是在考验你的气度和格局它会让你有竞争力08-27
遇到这种孩子,你可不能太怂,否则倒霉的就是自己的孩子10-28
孩子无意识的说谎有哪些表现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