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话咒语

时间:2023-12-10 17:17:34 教育 我要投稿

  因为“你已经是大孩子了”这句话,着实让我省了不少心哪。

孩子听话咒语

  你可能会反驳,“这句话我也跟孩子说过,哪有你说的这么神奇。”

  如果如你所说没什么用,那我猜,你可能是这样说的。

  你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让着妹妹,怎么能跟妹妹抢玩具呢?

  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自己走路,怎么还要妈妈抱呢?

  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上幼儿园怎么还哭鼻子呢?你看你们班的谁谁谁,还没你大呢,每天上幼儿园表现多好啊,一点都不哭。

  如果你说这句话的时候,都跟着责备和比较,那孩子不买账,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不如来参考一下,小样妈是怎么说的吧。

  01让孩子看到,当大孩子的“好处”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似乎总是在说服孩子的时候,才搬出“你是大孩子”这套说辞。

  所以在孩子眼里,大孩子就等于“责任”,等于“做讨厌的事”。那人家当然不想当大孩子,只想做小宝宝啦。

  其实,当大孩子也是有不少好处滴。

  比如我在给小样断奶的时候,就每天跟他念叨。

  “小样长大啦,不能再喝妈妈的奶了。但是我们还可以喝奶粉,喝酸奶,可以吃冰淇淋,吃蛋糕。

  这些都是大孩子才能吃的哦,是不是很棒啊。”

  听我这么一说,小样估计觉得,有蛋糕和冰淇淋也不错,奶不喝就不喝了吧。

  加上断奶期间,我一直陪着小样,没有让他经历二次分离(断奶+看不到妈妈),所以断奶出奇地顺利呢。

  后来在看《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这本书时,我发现了一个很相似的理论——天平理论。

  作者奥田健次拿小朋友上幼儿园来举例子。她说,

  我们可以把是否去幼儿园想象成一个天平,天平两端分别是“去幼儿园”和“待在家里”。

  孩子去上幼儿园,同样也有好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也有坏处——不喜欢某人,或者想妈妈。

  如果我们帮孩子增加去幼儿园的好处(放学后妈妈陪你去喜欢的蛋糕店),同时减少留在家里的好处(留在家里也不能看电视),这样不用我们讲大道理,孩子也会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帮孩子看到“当大孩子”的好处,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孩子知道大孩子可以吃小孩子不能吃的东西,玩小孩子不能玩的玩具,去小孩子不能去的地方,他们自然会觉得,在享受特权的时候,承担一点点大孩子的责任(比如上幼儿园),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这种全面看问题的方法,还能帮孩子培养起辩证思考的思维模式,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可是大有好处的。

  02孩子表现好时,别忘了夸一夸

  其实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愿意长大,并且渴望长大的。

  不信你看,小朋友们玩过家家的时候,是不是都愿意扮演爸爸、妈妈、警察、医生,就是不愿意扮演小宝宝呢?

  大部分孩子也都更愿意跟着大哥哥、大姐姐玩,而不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小屁孩玩。

  基于孩子想要长大的这种心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当大孩子”的自豪感。

  当孩子有好的行为和表现时,比如主动分享了玩具,外出时自己走了很多路,上幼儿园时没有哭。

  这些时候,相比一句不痛不痒的“你真棒”,不如描述一下孩子做得好的点,然后再加一句“你真不愧是大孩子”,孩子的满足感会更强,下次好好表现的动力也会更足。

  小样刚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早上,他在楼梯上听到其他小朋友的哭声,便好奇地问我,“那是什么?”

  我回答他,“是小小班的小孩子在哭。他们想妈妈啦。”

  结果小样说了一句,“我是大孩子了,现在不哭了。”

  当时听到小样这样说,我真的是感到很意外。

  虽然刚上幼儿园,小样还不太适应一整天的分离,晚上睡觉时都会和我说,“我想妈妈了,我不想去幼儿园。”

  但我想,小样也在使劲地努力长大吧,好不辜负自己这个“大孩子”的称号。

  毕竟在他心里,当大孩子,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03不要用这句话“绑架”孩子

  前几天和我妈聊天,说起小样这几天上学表现很好。虽然他嘴上还会说“不想去幼儿园”,但行为上已经很积极,很配合了。

  “我想,小样嘴上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

  可能是想让我多多关心他,可能还有一些不适应。

  不管怎样,他每天能开心地去学校,不哭不闹,我已经很欣慰了。所以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结果我妈说,“是啊,小样表现已经很好了。我们大人何必和孩子逞口舌之快呢。

  总不能连他的想法我们都要控制。那样他就太可怜啦。”

  那一刻我感到,也许是爱小样的心,让外婆在很多时候,都比我更有同理心,看得更通透。

  我们常常搬出“你是大孩子,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来指责孩子,给他们提要求。

  也不管这些要求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还是为了我们大人的面子。

  更没有仔细想过,这些要求,孩子到底能不能做到。

  比如要求孩子分享,并不是4岁的孩子,就一定比3岁的孩子更懂分享。很多时候,孩子的这种能力,和成长环境、教养方式都是分不开的。

  一个3岁的孩子,经常能看到爸爸妈妈和别人分享,耳濡目染。而另一个4岁的孩子,总是被要求分享玩具,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

  当这个3岁的孩子更有分享意识时,我们能责怪这个4岁的孩子,

  “你都是大孩子了,怎么还不如3岁的小弟弟”吗?

  举这个例子,是希望爸爸妈妈在对孩子提要求时,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不要只凭孩子的年龄、自己的想象,或者别人家孩子的行为,去评价他像不像一个“大孩子”。

  和孩子一起看到成长的两面性,帮助他培养起“大孩子”的这份自豪感,才是小样妈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你不知道在哪个时候,孩子就会因为你曾经的那句“你真不愧是个大孩子”,而更勇敢地直面困难,迎接挑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