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恶搞戏谑调侃的另类童谣早教

时间:2023-12-09 17:54:09 教育 我要投稿

  校园童谣也“暴力”

孩子恶搞戏谑调侃的另类童谣早教

  在调查中发现,童谣中流露出来的消极情绪与暴力倾向不能不令人深感担忧。这些童谣和顺口溜种类丰富,有根据古诗词改编的,如“今日题量过度,双手不堪重负,虽有答案书,误抄书页他处,加速加速,大脑一塌糊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到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

  有套用流行歌词歌曲而成的,如有同学形容家长会后的情形,就套用了《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妈在吼,爸在叫,老师在咆哮,老师在咆哮……”有的是学生因地制宜自编自创的,如“你若一回头,吓死河边一头牛;你若二回头,大庆油田不产油;你若三回头,乔丹改打乒乓球。”“你逗,你逗,你真逗;人比黄瓜瘦,没有三两肉;皮比城墙厚,子弹打不透;学会翻跟斗,翻进坑里头。”

  从内容来看,反映校园生活的童谣与顺口溜流传最广。如在校园内外已流行十几年、堪称经典顺口溜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以及篡改自《陋室铭》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走迪厅……”这些童谣因反映与同学息息相关的学习、考试生活而深入人心,传唱多年,经久不衰。

  这些童谣究竟是如何出炉的?创作者的灵感来自哪里?意图又是什么?

  一位善于创作顺口溜的同学说,他的灵感大多出自一些书籍、诗歌、歌曲,也有在家长之间的攀谈中出现的。调查发现,同学们自己创作的童谣、顺口溜充斥着一些负面情绪,大多反映了学生对现状的不满。多数“顺口溜”的“始作俑者”表示,创作灵感大多来自校园生活,如同学生活、学习以及一些考试课程。

  创作的意图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发泄一些不满情绪,不让紧张的学习使精神疲惫。有受调查者表示:“有时候对老师或学校有不满了,就编一个顺口溜传传,发泄发泄,心情就好多了。”

  透过童谣反思现状

  虽说童言无忌,但一些“灰色童谣”在校园中的流行也让家长与老师们忧心忡忡。童谣“灰色”变脸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这体现出当今社会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较重,一些学生出现了反叛心理。这些童谣的内容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足。一位教师说:“有的顺口溜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而有的则反映了同学们的不良习惯。”

  调查中发现,这些童谣中,搞怪类、发泄类内容居多,而且大都是一些发泄学习太苦的顺口溜,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如校园里传唱很广的一首童谣:“考试复考试,考试何其多。我生待考试,万事成蹉跎”、“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等等。 共2页12下一页阅读全文

【孩子恶搞戏谑调侃的另类童谣早教】相关文章:

早教误区:孩子早定向就能早成功12-09

早教,别“伤”了孩子11-28

孩子早教看电视的影响11-09

朗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早教11-12

别让早教误区误了孩子11-26

制止孩子的有害行为早教09-19

让食物变身孩子的早教玩具09-23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更需早教12-02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早教?12-0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