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分析:以前的中文毕业典礼致辞都是学美国人的讲故事,美国人讲故事有其道理,但也因为英文不适合写排比,可能在诗歌和平时一般文章之间很少其他模式,而中文应该有多种表达方式,我用的排比句,不是诗歌,但用了中文的一个优势。事实上我本来准备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到最后无法用英文版,因为完全不能与中文版相比。而在内容上,我也放弃了讲故事,而是用一个概念,一个中国很多人会有共鸣的概念,这是在批判了已有的致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而不是模仿其他中文和英文的毕业典礼致辞。其实每年有很多毕业典礼致辞,我要给的时候,就是希望不一样,而且更好。如果这样的教育在中国的中学就被提醒,而不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教学,恐怕很多中国的中学生都比我写得好。
美国的中学教育,对孩子早期形成批判精神,养成理智的辩论的良好习惯,提倡创造性,都有帮助。
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当然是中国的理科教育和美国的文科教育相结合,当然这也不是很容易。文科中所教的分析批判,当然在理科里面其实有一部分,但在中国可能没有很好地强调。在文科里面教批评和创造,中国中学生就能够得到相当大的促进,但如果是在大学研究生期间教,虽然晚了一点,也能学会。所以,不是说中学、小学没有学,大学、研究生就不能学,而是说中小学时期能很快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研究生补的这部分内容有效——因为中学期间学的分析和批判,如果知识积累、教育背景比较少,其实也无法较好地运用分析、批判和创造。
年轻时不妨多学点理科
通过以上比较,我希望老师或者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来分析,需不需要在这个时候给他补一补缺陷。
另外,家长如果准备在中小学阶段送孩子出国的话,应该考虑到,他如果是理科很强的学生,到了海外,他的理科得到发挥、发展的可能性,也可能比在中国低很多,而不是高很多。
在这里,我还要加一个我个人的“偏见”,当然,我必须强调,这是一个“偏见”:我认为,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学好理科的话,那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学点理科。
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不学很多文科的话,到晚一点还能学,这是我自己的偏见,我自己所做的一些工作中,有与历史和文科相关的,我以前并没有学过这一方面,但感到年纪大了也能学会。
而如果先学文,以后再想学理,困难恐怕相当大,但有过这样的人。著名的当代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Witten教授大学时学历史,后来他研究物理,数学非常好。这样的例子很少有,多数人先学文科再学理科会比较困难。
那么,如果孩子不出国,在中国读中小学,能不能培养创造力呢?
我觉得,在这方面,可能学校能做的比较少,因为学校有比较大的压力,要保证学生升学(和有其他限制)。但家长可以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些文科的作品,包括中文的古文,或者是现代文,甚至是鲁迅的文章。家长可以把文章拎出来与孩子一起讨论,分析甚至反驳、批判鲁迅的观点,而提出哪些文章可以怎么写得更好,哪些想法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鼓励孩子在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想法、写法。
培养创造性与理性讨论
除了分析和批判以外,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的,需要家长注重对孩子的培养。
家长如果在平时经常注意小孩子观察的事物,让他们对看到的事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甚至做一些课题,就可以鼓励孩子的创造性。家长甚至可以就近送孩子到大学研究所,或者是一些工作单位,让他去参加活动,让他培养创造性,让他参与,看看决策是怎样做出的。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强调——批判性不仅仅是批评别人,而是说也要批评自己,另外还要懂得理智地讨论。
我们中小学缺乏批判性的训练,其实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不仅是不互相批评,而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一批评起来就没有理智。这也是美国中小学教批评和讨论时,为何一定要教如何理性讨论的原因。
理性讨论的过程,对于建设一个真正理性而又真正和谐而不是压制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部分,我其实很希望中国的中小学校长、中小学老师,到外国去学一些,然后把这些可以用的东西用到中国来,建设性的批评和理智的讨论,对增加我们社会的向心力会有很大帮助。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读书这篇让你有了答案】相关文章: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中心?11-28
孩子到底要不要补钙?11-26
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国学?12-01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11-18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断夜奶?11-26
孩子多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11-11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买点零食?11-08
孩子幼升小到底要不要择校11-11
家长到底要不要干涉孩子选朋友?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