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孩子的某些行为贴道德标签

时间:2023-11-30 10:47:42 教育 我要投稿

  “不打招呼”是没礼貌吗

别给孩子的某些行为贴道德标签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现在两岁多,最近路上碰到人我让她喊‘叔叔’或者‘阿姨’,她就是不肯,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她以前不这样的,前段时间在小区里还会嘴巴甜甜地叫人。最近是怎么回事呢?”

  两岁多的孩子,自我意识快速发展。这段时间不愿意打招呼可能有多种原因。一种原因可能是她在观察。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和想法。对于父母而言的熟人,在孩子眼里也许是第一次见面的生人,孩子有点警惕心是很正常的事儿。我女儿开心现在见人第一面的时候似乎也不太喜欢叫人,但如果多见几次熟了,她就变得很热情。

  另一种原因可能跟她当时的情绪有关,也许她只是暂时不高兴了,所以你让她做什么她都不太乐意去做。

  第三种原因就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希望表现出自己的意志,不愿盲目地听从父母,父母发指令让她做什么她反而偏不去做。如果这个时候硬是逼迫和强制她叫人,她很可能因此而出现强烈的逆反行为,就是不叫人。

  所以爸爸妈妈要做的,一是做好榜样,让孩子觉得见人打招呼是一件自然而愉快的事情;二是不强迫,不要让孩子排斥这个行为,这个阶段过去以后孩子可能自己也会开始喜欢跟人打招呼了。

  “不懂分享”是没礼貌吗

  有朋友带着孩子来我们家玩。朋友家孩子一岁多,比我们家孩子小点儿,拿着喜欢的玩具不撒手。我们家孩子一见急了,喊着玩具是他的,硬是抢了回来。我说:“弟弟第一次来我们家玩,你应该大方一点。”他根本不听,还跟我闹,弄得我特别尴尬,在朋友面前显得我教育特失败。我该怎么教他呢?

  其实,孩子三岁之前不懂分享是正常的,不要担心,不用觉得教育“失败”,更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是不是自私。这时给他讲道理,孩子一是带着情绪根本听不进去,二是他可能并不能理解你的逻辑。所以这时你强迫他分享,他一定会闹情绪,弄得孩子与家长都更不愉快。

  至于怎么引导孩子,让他逐渐有“分享”意识呢?这不是靠长篇大论给孩子讲道理来实现的。只需要身体力行地教孩子一些简单、实用的交往技巧,比如“怎么做轮流”“怎么做协商”等。譬如当孩子之间抢玩具的时候你可以说,“宝贝,我知道这个玩具是你很喜欢的,你可以把它收起来。但其他的玩具你可以给别的小朋友玩一玩。”还可以跟孩子说,“我们可以跟这个弟弟互相交换玩具,你看弟弟的玩具我们家就没有,咱们可以看看弟弟的玩具有什么好玩的。”

  “大庭广众闹情绪”是没礼貌吗

  现在我都不敢带我们家孩子出去了。不管是去超市还是去饭店,他经常大喊大叫,一有不满意直接大声哭闹,弄得我们特别没面子,只好赶紧带他离开。这怎么办呢?

  孩子并不能清楚地分辨出行为的好坏,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馈很重要,默许或不当反馈都可能造成孩子继续出现不当行为。孩子喊叫哭闹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宣泄情绪,二是引起家长注意。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两岁前,家长不用说太多道理或过多责备,可以态度温和而坚定,从表情到语气坚定地表示“不可以”,然后用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是两岁之后,先帮助孩子平静情绪,然后跟孩子进行简单的引导和讨论,告诉他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合理利用期望效应,正面暗示和激励他“一定会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他会愿意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通过我们上面的讨论,大家就会发现,让孩子“懂礼貌”的问题确实是需要做一个界定的。有些是孩子的正常行为,比如“一段时间内的不愿打招呼”“三岁前的不愿分享”。那么对于这些行为,父母就不要给孩子贴上“不懂礼貌”的标签了,更不要为了避免伤自己面子而逼迫孩子。同时,有些行为是确实需要引导和纠正的,特别是孩子两岁以后,父母就需要给他立规则和规矩了。

  如何让孩子“懂礼貌”“有规矩”

  一是父母要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父母平日里热情待人、礼貌处事,会让孩子觉得文明礼貌地与人交往是一件愉悦而正常的事情,也会自然地去模仿。另外,在同孩子一起与人交往的时候,父母可以提示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比如如何打招呼、如何有礼貌地询问对方、如何与人协商等。

  二是给孩子定规则的时候,最好让孩子参与到制订规则的过程当中。这样他会更愿意遵守。比如去超市前就跟孩子说好只买什么不买什么,只待多长时间,这样孩子心理上有一个准备,他就不会索要无度地哭闹。即使他真的做不到,父母到时候也更容易说服和引导。另外,一旦定了规则,就不要轻易改变,保持规则的稳定和有效。父母如果自己都是经常说了不算,肯定不能指望孩子听你的了。

  三是耐心引导,期望和激励。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做得好的地方。其实,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想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出于他们对父母的爱。所以父母正面的期望和激励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动力。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也可以从正面鼓励他下次做好,相信他以后一定可以做到。

  四是给孩子时间去适应和锻炼。孩子的社会性是逐渐发展的。在与家人、同伴、陌生人的交往中,孩子逐渐去适应和锻炼,逐渐懂得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少催促,少批评。孩子探索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然后才能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不同年龄孩子的礼貌培养

  父母可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来指导孩子学习礼貌:

  第一阶段:言传身教。适合年龄:出生至两岁

  两岁之前的孩子与社会的互动方式主要是模仿,因此父母可通过亲身示范的方法,教给孩子礼貌的行为。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身处其中的孩子就会无意识地模仿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你的做法。

  第二阶段:教给孩子对与错。适合年龄:2~4岁

  两三岁的孩子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了,这时父母就需要预先想到孩子可能会出现的行为,并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能做、什么是不能做的”,并用他们能懂的语言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和“应该怎样做”。

  第三阶段: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适合年龄:4~5岁

  4~5岁的孩子自制力还不是很强,仍需要父母反复向他们强化“礼貌”行为,并告诉他们每种礼节背后的道理,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也可能会伤害他人。另外,平日里遇到孩子故意说脏话,请避免当即批评指责,转移注意力就好了,这样孩子说脏话的行为就不至于反复、持续太久。

  要知道,礼貌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就使用“你好”“谢谢”“对不起”“请”“欢迎”“再见”等礼貌用语,并告知他们礼貌用语要长挂嘴边。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别给孩子的某些行为贴道德标签】相关文章:

当别人给你孩子贴负面标签时11-21

孩子的安全感不是标签,家长不要随便贴10-28

如何撕掉孩子的负面标签11-03

不妨给孩子贴个“好标签”11-27

“弱智”帽子别给孩子乱戴11-13

别给孩子留下早教之“伤”11-28

赞美孩子需要注意方法,别给孩子挖陷阱11-04

不贴标签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11-04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笨标签11-29

父母要记住,不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11-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