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些奇怪的理想,越小越怪。比如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你问他长大想干什么,他可能回答你想当厨师、想修自行车,甚至想擦皮鞋、捡垃圾。大人可能会发笑,但这在他却是合情合理的。在他有限的人生阅历里,厨师是非常可爱的人,可以做出各种美味,尽享口福之欲;修车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光是工具箱里那些钳子、锤子、钉子,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就足够让他肃然起敬了;擦皮鞋就更是有趣,两只手上下翻飞,鞋刷发出嚓嚓的节奏,转眼之间,一双鞋就脱胎换骨;捡垃圾的人,白天黑夜四处游荡,不仅自由,而且还能从垃圾桶里翻出各种宝贝……这一切在孩子眼里,都是令人向往的。而所谓白领,成天坐在办公桌前,板着脸,手里有永远做不完的活,在孩子眼里,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且无趣的事情。
所以,问孩子的理想,那都是白问,理想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即使成年人,理想也是随着阅历的增长而调整。
给孩子谈过于远大的理想没有多大意义,我们所崇敬的那些伟人,孩子们并不能理解他们的伟大,也就很难以之为榜样,孩子的感受是很具体的,他总是愿意和同龄的孩子比、和周围的人比,他只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兴趣,孩子不会为太遥远的事情操心。
远大的理想要化为具体的目标,化为今天就可以达到的,今天就可以让他满足、让他高兴、让他自豪的事。
孩子不是没有理想,但孩子的梦想和我们家长的希望不同,家长希望他长大以后能成为大人物,但他也许只是希望得到一朵小红花、希望能当个小组长、希望能考出好成绩,让家长奖励他一次麦当劳。这些理想在家长看来也许是太渺小太平凡了,但也许无数朵小红花就积累成了大红花。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加,他的理想也在改变,孩子能走多远,谁也说不清,关键是一直往前走。而在这前进的路途中,起着更大的鼓励作用的,不是家长的远大理想,而是那一朵朵的小红花。
我曾经看过一个戒酒的电视节目,医生说,有个“24小时戒酒法”,成功率很高。主要原则就是三句话:“多往后看,少往前看,只想今天。”
“我已经戒酒五天了,我真了不起!我今天没有喝酒,我成功了!”如此一天一天坚持下去,目标就渐渐达成。
想想很有道理。过多地展望未来,不是流于空想,就是陷入迷茫。人生有限,人力有限,“未来”属于我们不可左右的范围,“过去”和“现在”才是可以感受和把握的。
孩子的理性还没有成熟,他很多时候是凭着本能在生活。给他谈太遥远的事,犹如画饼充饥,并不能真的起到营养作用,还不如给他一个实实在在的饼,啃几口再说。任何远大理想都要和现实结合起来,和他每天的生活结合起来。理想的光辉就闪现在每一次作业、每一次练习当中。
凡事多往后看,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成功中获取信心,每天都从现在做起,未来自然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