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乖”孩子背后,哪个才是真实的一面

时间:2023-11-21 10:03:34 教育 我要投稿

  平日里如果有人对你指手画脚,对你的事情不管大小,全都要过问一遍,你是一种什么心情。那么,作为家长,你们有没有对孩子的事情不论巨细,均要加以过问指导,甚至加以阻挠。

在“乖”孩子背后,哪个才是真实的一面

  孩子小的时候,一切都要听从家长的安排,连饭桌上吃什么饭、吃多少,都要听从家长的命令。当孩子慢慢长大了,对家长的言行开始有所怀疑,并对有些事情开始有自己的主见的时候,这恰恰是孩子开始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个时候,就算孩子的意见非常幼稚,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毕竟这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而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孩子不能质疑,只能执行。

  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再和家长有主动的沟通,不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家长,随着父母和孩子之间鸿沟的加深,如果父母还是采取横加干涉的办法对待孩子,那只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隔阂的加大,以及孩子对父母反抗的进一步加剧。

  乖孩子也有双重标准

  在很多家长心目中,“乖”是用来形容孩子的最好的词语。而乖就意味着听话,从不会违背父母的意志,很多教师也喜欢乖学生,对老师的嘱托言听计从,绝对不越雷池一步。

  但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会变得毫无创造力、没有主见,他们只会听命于师长的教海,多一步不做,多一步不想,唯唯诺诺,毫无生气。

  当然,很多孩子的乖是装出来的。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还是满满地装载着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的肯定。

  于是,很多孩子开始用双重标准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在老师和家长面前,他们极力表现出乖的面,而在同学面前或自己独处时,才将自己真实的一面放飞。

  不过,真实的一面未必就是好的一面。很多孩子对父母只看重自己的学习非常反感,逆反心理促使他们在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时,采取了有意和家长对着干的方式,你说东,我偏说西,你说打狗,我偏说抓鸡。

  孩子的两面性可能是父母造成的

  有位女士有个八岁的儿子,在同学和老师眼里,这个孩子绝对是个乖孩子,聪明伶俐,成绩突出。但这位女士生意繁忙,对孩子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

  一次,她对儿子在家里的表现提出了批评,争执中打了孩子,而孩子竟然扑了过来,和他俩动起手来。这位女士非常震惊,这哪里还是什么乖孩子啊!

  冷静下来之后,这位女士放下生意,转而去学心理学,并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家庭里的种种问题,对孩子造成的各种各样的影响。

  之前和一个父母聊天,她和我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她说:生意没了可以重来,孩子毁了,这个家就完了。

  如果您的孩子有迥然不同的两面,那可能说明,您的孩子的成长空间完全被您死死地攥在手里了。

  玩游戏并不代表耽误学习

  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对与错是非常容易分辨的,对孩子来说,抽烟、喝酒、打架、赌博肯定是不对的,好好学习肯定是对的。但也有一些事情,因为处于中间地带,很难说绝对的对与错。这种事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家长不能硬性地加以阻挠。

  例如:玩游戏,几乎所有家长都反对孩子玩游戏,理由很简单,玩游戏耽误学习。但又非常讽刺的是,还是有很多家庭给孩子买了游戏机,买了不让玩,日日诱惑着孩子,岂不是太折磨人?有的家长自己玩得昏天黑地的,却不许孩子玩,岂不是太不讲理?

  有的家长明令,做完作业才能玩。作业做完了,家长又要孩子把今天的功课复习一下,复习完了,家长又要孩子把明天的功课预习一下,预习完了,家长会说,不早了,睡觉吧。

  家长把孩子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要求排的满满的,不给孩子留一点空间。如果以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只会让孩子心理产生反感,会认为家长说话不算数,并没有兑现对自己的承若,长此以往孩子不会在相信父母。

  游戏本身并不可怕,关键看怎么玩

  有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越是好奇的东西,越是不让接触,就越是着迷,日思夜想。游戏里的世界自由自在,由我主宰,一旦得手,欲罢不能。家庭里遭到了阻止,孩子就想尽办法钻空子,非玩一个酣畅淋漓不可。

  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玩,如何对待。处理不好,原本只是一个娱乐性的问题,最终却成为严重的无法逆转的悲剧。

  例如:之前某中学的一个学生,是玩电子游戏机的高手。因为家长惧怕他越陷越深,将游戏机藏了起来。再加上别的一些原因,这个孩子在家里上吊自杀了。

  有的家长比较妥当地处理了这一问题,玩当然可以,但必须有时间限制,孩子必须以学业为主,家长也绝不食言。

  有的家长干脆和孩子一起玩,二人联合作战。有的家长还向孩子请教其中的秘诀,正面保护了孩子爱玩的天性。

  有些时候家长的阻扰会成为障碍

  我中学时一个同学,不爱学习,总逃课。后来初中毕业以后就没有继续上高中了,而是开始学习手机维修,在外面学了几年以后回家开了一个手机维修店,慢慢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

  我感兴趣的并不是他开了几家分店,而是在中国,初中毕业后就不上高中了,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不会是一件小事情。

  我很想知道在那个过程中,他的父母有没有反对他,而他又是如何面对的。我不知道其中的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要么家长没有阻挠他,要么他没有被家长阻挠住。

  父母不要干预孩子正常交往

  对于男女生交往,这几乎是所有家长和孩子都非常敏感的话题。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过明确的规定:你是男生,只能和男生玩,你是女生,不许和男生做朋友。

  这个世界就两类人,男人和女人。如果男女之间界限分明,老死不相往来的话,这个世界要男人何益,或者要女人何益?

  再有,有没有那么一个时间上的界限,必须到这个时候,才能相互交往?如果真的有的话,到那个界限时,孩子会交往吗?他们的经验从何而来呢?男生不和女生交往,怎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呢?女生不和男生交往,女生又怎么知道自己该注意什么呢?

  如果家长不允许男生和女生交往,即使到了那个可以交往的界限,他们又如何交往。

  而且,这个世界讲求团结协作,男生和女生只有通过交往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很多家长提出了他们限定的时间,在孩子中学毕业之前,有的一直延伸到大学毕业之前,都不允许男女生交往。很显然,家长是担心孩子为此分心,闹出乱子,耽误了孩子的前程。不过,这种事情真的不能如此一概而论。

  一则情感的滋生挡也挡不住,二则爱情又不是毒药,未必害人害己。如果家长和学校都及时有效地对走入青春期的孩子做疏导,对孩子与同学交往能采取理智分析、冷静对待的态度,如果家庭成员间能够进行和谐顺畅的沟通,那么,青春期就不会成为危险期。

  当然,如果有的孩子故意在这个事情上违背家长意愿,和家长唱反调,那家长最好先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万不可不问缘由,横加指责。

  孩子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积极的

  实际上,尤其是到了大学,很多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交往,老师是默许的,前提是老师对这些学生的信任,还有就是有的学生交往之后,并没有出现家长所担心的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倒是两个人彼此激励,互相帮助,最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有的家长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和学校里哪些人交往,一旦发现和自己孩子交往的同学有问题,就强硬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断绝和那个同学的往来。他们深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带坏了。

  但是,人无完人,哪一个又是完美的?又怎么能见得同学间相互影响的就只有消极的一面呢?的确,同学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但其中积极的影响占很大成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有了独立的思维。那么,做家长的就要加强情感上的沟通与理解,如果按照咱们父母的立场来讲,咱们也不喜欢事事都被别人控制,孩子同样如此。

  不要觉得他是你的孩子,父母就可以安排他的一切,最后往往事与愿违。要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他们也需要尊重,需要空间,需要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孩子需要拥有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如果在孩子幼儿,或者小学时期,家长过于对孩子横加干涉,给孩子养成一种任凭听从的习惯。那么,我们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梦想,。

【在“乖”孩子背后,哪个才是真实的一面】相关文章:

哪种才是真实木09-14

怎么让孩子变乖听话11-10

“乖”孩子很糟糕?有种“乖”其实是高情商!11-02

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10-29

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04-13

孩子“吃手”,背后的真相是?11-02

爸爸如何陪伴孩子才是有效的?10-26

家庭和谐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04-04

什么才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11-0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