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是成长必经之路
孩子刚学会说话时,肯定是不会说谎的,因为这时候他们的观察力、智力水平,还不足以编造出谎言。
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学会了察言观色、站在他人角度上想问题,为了逃避惩罚或者引起家长注意,才开始说谎。
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Kang Lee的研究发现:
有30%左右的孩子,在2岁时会第一次开口撒谎,而到了4岁时,有80%的孩子会撒谎。
研究还发现,智力水平越高、自控力及独立性越强的孩子,撒谎越早。
而且,3~7岁的孩子撒谎,基本上跟道德无关。在这个阶段,撒谎只是一种社交工具,就算过了7岁,撒谎也不能一杆子打死。
所以说,学会撒谎并不是因为孩子学坏了,而是说明孩子长大了。
不是所有的谎言
都需要纠正
有些家长会问,那孩子撒谎我们就可以放任不管吗?
当然不是!
不同类型的谎言,咱们要区别对待。
一般来讲,孩子的谎言分为幻想型谎言、社交型谎言及功利性谎言。
如果孩子说他看到有人在天上飞,这种典型的不切实际的表述,就是幻想型谎言。
他只是说出了自己的一些小幻想,并不是有意撒谎。
而社交型谎言,则是为了达到社交目的而撒的谎。
比如有人欺负孩子,他顺势喊了两句「我叔叔是警察,谁欺负我,我就找我叔叔来」。
他只是想唬一唬对方,以求自保,也不要紧。
但孩子的谎言要是有以下三个特点,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就算是功利性谎言:
1.孩子撒谎会伤害到其他无辜的人;
2.通过撒谎,孩子获得了不该获得的资源;
3.通过撒谎,孩子逃避了本该面对的惩罚。
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因势利导、耐心教育,别让孩子养成经常说功利性谎言的习惯。
做好这3步
改正孩子说谎的小毛病
1.点到为止、耐心询问
孩子一旦说谎,你首先要做的是理解他的情绪不要着急着拆穿他。
孩子撒谎肯定是漏洞百出的,有些家长喜欢揪着不放,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有压力,想方设法用跟多谎言去掩盖。
有一种常见情况,有的孩子会为了不吃饭,谎称肚子疼。
有的家长听到这种谎言就很火大:明明就是零食吃多了,不好好吃饭,还撒谎!
家长不停指责「你是不是在说谎?」,孩子很容易下意识地去掩饰「我没有!」,这就容易造成双方的冲突。
相反,如果你耐住脾气问他:
哪疼啊?怎么疼啊?要不要去医院啊?疼多长时间啦?
孩子会撒谎,但他毕竟能力有限,你这么跟他聊下去,他自己也会尴尬地编不下去,他会知道,他的谎言并没有唬住家长。
2.认可诚实、理解感受
当谎言被拆穿之后,如果孩子能跟你说实话,那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儿。
因为承认自己说谎,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大人都是这样,更何况是孩子。首先你要表示你是理解他的:
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撒谎的,你确实是吃不下饭是吗?
这样,孩子才会愿意说出更多实情。然后,再对他诚实的行为进行肯定:
宝宝,你能说实话真是太棒了,这样妈妈才知道怎么帮助你呀。
让他感到,自己说实话会得到爸妈的帮助,那他撒谎的倾向就会大大降低。
3.讲一讲孩子听得懂的小故事
有些时候,孩子说谎之后,不管你怎么问,他都死撑到底,就是不肯主动坦白,其实这是孩子的自尊心在作祟。
你不用戳穿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讲一些小故事,善意提醒,孩子不傻,他知道你在说什么。
我一个朋友有两孩子,都特别淘气,恨不得把家拆了。
有一天,我朋友在进厨房做饭时,听见客厅「砰」的一声。她扭身冲出厨房,看到原本挂在客厅墙上的画,已经砸地上了。
还没等她发问,哥哥就伸手指弟弟说:「他干的!」
弟弟一愣,紧接着就嚎啕大哭,边哭边喊:「哥哥干的!哥哥干的!」
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那画弟弟踮着脚都够不到,肯定是哥哥恶人先告状了。
我这朋友处理得很好,她当时并没说:
你这哥哥怎么当的!干了坏事还撒谎!怎么给弟弟当榜样的!
而是先安慰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弟弟,告诉他「妈妈知道不是你做的,不哭不哭了。」
等她安抚好了弟弟,又贴心地问了一下哥哥,有没有伤到。
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她没有指责谁,只是把画挂回原处,接着做饭去了。
吃饭的时候,我这朋友在饭桌上聊起了一个故事:
八岁的列宁摔碎了姑妈家的花瓶,说了谎,但姑妈没有怪罪他,愧疚的列宁写了信给姑妈,姑妈回信表扬他「真是一个诚实的人。」
随后,才把话头绕回今天的事:
我知道列宁是担心姑妈责骂他,但其实比起摔碎的花瓶,小朋友没有受伤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觉得呢?
虽然她家大儿子没有站出来承认错误,但自那以后,发生类似的情况时,老大再也没撒过谎。
撒谎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的错,关键看家长怎么引导。相比戳穿孩子的谎言,我们更应该理解孩子,让孩子明白诚实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