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很顺从,父母说的话他都听得进去,也乐意按照父母说的去做。
相比之下,有些孩子就非常“犟”,也就是很任性。只要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撒泼打滚,任性蛮横。
任性的孩子,让家长头痛不已。
前几天,发广告的经过小石头家门口,发给他和妈妈一人一份广告单。
此时,三岁的小石头坐在小凳子上。他一只小腿架在另一只小腿上,摇头晃脑地指认着广告单上的花花绿绿的物品。
妈妈在一旁称赞他认得不少东西。这时,楼上两岁半的小布丁来了,他随手拿起另一张广告单。
小石头起身要夺过来。妈妈不允许他夺小布丁手里的广告。
见小石头硬要扑上去,妈妈脸色变了,她一把拽住他,责备小石头不懂分享。
说着,妈妈一把按着小石头肩膀要他坐好。
“哇”小石头大哭起来。
妈妈指着他的脑袋,示意他再哭就打他。说着小木棍真打在小石头屁股上。小石头的哭声更大了。
对小石头的任性,妈妈束手无策,烦恼不已。
从心理学上看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心理反抗期。在这期间孩子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变得非常任性。
有时家长认为孩子不可理喻,实际上这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一个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小石头的“任性”是因为小布丁没经过他的同意,擅自拿走了自己的东西。而妈妈不但不阻止小布丁,反而责怪他,所以,他觉得委屈。
当这种心理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妈妈“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如果妈妈重视这种心理,就会明白小石头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了,他有了“物权”意识。这时家长要为孩子高兴,因为孩子能意识到“这个东西是我的”本身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任性不是孩子的错,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父母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在于父母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从成长规律来看,孩子0-6岁期间,会经历“执拗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情感敏感期”等各种敏感期。
比如你给孩子一个苹果,你觉得他吃不完,就咬下一口或切下一块,孩子就会大哭大闹。
因为这时候孩子处于“完美敏感期”,就适当满足他。如果孩子情绪不佳时,我们也不要责怪他,很快他就不再那么事事要求完美了。
还有的孩子在家长送他们上学时,突然大哭。那是因为打乱了平时的秩序。谁在前面走,谁在后面走,孩子心理固定了。
如果在“秩序敏感期”满足他的正常需求,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秩序。
这时候孩子的任性是正常的,我们要给予尊重接纳和合理满足。
对于孩子的“任性”,小林的妈妈就做的很好,值得学习。
吃晚饭前,小林要吃糖。妈妈不给他吃,他生气了就地打滚哭起来。
妈妈既没有对他大声呵斥,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温柔地抱起小林,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那个糖,妈妈也喜欢吃。但是现在吃饭了,吃完饭,妈妈和你一起吃。”
小林将信将疑,妈妈趁机又说:“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哦,我让你摸摸它,跟它拉个钩钩,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
小林的需求被理解,被接纳,破涕为笑了。
心理学表明,孩子的任性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处理自己的任性。
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
如果你用逃避的方法来忽略孩子任性的话,孩子长大后会用替代品来逃避。
同学15岁的孩子学会了抽烟、喝酒,一发不可收拾。任凭父母怎么劝告,他都无动于衷。
这个孩子的任性是因为小时候无论要求是否合理,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如果不给他就耍赖。
为了让自己省心,父母选择逃避。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越来越没底线,得寸进尺。
对孩子唯命是从,只会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唯我独尊,越来越任性。
而一味压抑孩子的任性,会让孩子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会对别人惟命是从,没有主见。
对年龄9到14岁的991个孩子一项调查显示:36%的孩子说伙伴要自己抽大麻,40%的孩子说伙伴要他尝试婚前性行为,36%的孩子则被同伴要求去商店行窃。
而有主见的孩子就不会听人教唆,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父母不要随意妥协。
不管孩子要求合不合理,都满足,家长毫无原则地迁就孩子,会让孩子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任性蛮横。
孩子“任性”,父母也不能全部予以否认。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产生不满心理,产生对抗情绪。
或者是对大人一味顺从,胆小怕事,从而失去个性。
我们了解孩子的“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时,既尊重他又不毫无原则迁就他,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
对于“任性”的孩子,父母做到下面四点,孩子的任性会得到改善,从而心理健康。
1.在孩子任性、吵闹时,不要劈头盖脸严厉批评,甚至打骂。
可以因势利导,正面耐心的讲道理,跟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2.转移孩子注意力。
比如孩子吵着要狗,可带他去公园看其他动物。活泼可爱的动物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3.必要时,来点“惩罚”。
孩子哭闹时,“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时,抓住时机,向孩子说明不能满足他要求的原因。并指出他的任性不对,让他以后不再这样做。
4.对孩子要耐心沟通。
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然后倾听孩子的想法。
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孩子缺乏和父母沟通。跟孩子良好沟通能增进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能让父母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力。
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结果,愿每个家庭都能和谐发展,团结友爱。
【孩子任性是因为父母造成的吗?】相关文章:
孩子任性是怎么造成的09-02
“任性”的“熊孩子”真的“熊”吗?10-28
孩子的皮肤裂口了是因为缺水吗10-24
孩子睡觉踢被子是因为热吗08-25
父母八招巧妙化解孩子任性10-18
没教养的孩子,都是家长们造成的吗?11-02
父母失信人员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08-24
女人生孩子会造成快速衰老吗10-28
甲醛会通过母乳喂养对孩子造成伤害吗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