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宠爱孩子,宠和爱的界限在哪里?

时间:2023-10-31 16:26:44 教育 我要投稿

  |坚持宠和爱的界限,并没有意义|

关于宠爱孩子,宠和爱的界限在哪里?

  我自己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对“宠”是有点敌意的。

  OK一岁3个月的时候,有一回我带他去小区物业取快递。走回家的路上他非要我抱,站着原地不肯动。我一心想着明明已经会走路了却非要抱,绝不能那么宠他,就坚持让他自己走回家,于是我就径直管自己往前走,留他在原地,一走直到一个拐角处,拐角挡了他看到我的视线,于是隔着老远我听到OK放声大哭。随后他确实是自己走了,一路踩着小碎步哭着追我,直到他因为跟得太急而摔了跤,我突然觉得自己对所谓界限的坚持很可笑:要一个刚学会走的人却要努力跑着来追我。随后的几天,我都在思考,真的有必要这么计较宠和爱的界限吗?

  后来我突然明白,何需太介意宠和爱的界限。在宝宝生命中的头两年,心理的成长、自信的建立就是靠着我们对他们的无条件回复来确立的,宠也好爱也好,都是我们可以给宝宝未来情商和智力打下的基础。

  放下对“宠”的敌意,尽情爱孩子

  可能是目睹了太多老人带娃的“没底限”,也看到了太多被宠过度的熊孩子,如今妈妈们对“宠”尤为敌视,一宠就怕宠上天,一宠就怕孩子熊。

  不过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宠是更偏向于“宠幸”的意思,像是一种更高级别的爱。我有个小姑姑就是这样在我小时特别宠着我。我要啥都竭尽所能满足我,我要骑车玩她就帮我扶住后面的书包架跟着我的车速跑,我要宠物小狗她就真的买了一只她自养着,每周我周末去爷奶家时她带来给我玩。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小姑这么喜欢我,她说她就是喜欢小孩子,但爷奶家里也有好几个表姐妹们,明显小姑更喜欢我,所以我特别享受“小姑最宠我”的优越感。

  所以宠爱给到我的影响明显是正面的、积极的,我打小起内心就是一想到小姑就泛起幸福和感激,我发誓长大要对她好。虽然在我十岁多学业重了以后一直到工作后交集都并不多,但直到现在,只要有家庭聚会遇见小姑,一看到她就想抱着她,心疼她脸上又多长了些皱纹,也对她的女儿格外照顾。

  如果说小姑是外人,对我偶尔宠一下和家里爸妈长期宠不一样。但事实上,我从小就深深地感受到,我爸很宠我,没错,就是傻傻地宠,像个粗糙的大老爷们搞不懂女孩子细腻的心思于是瞎糊乱地宠,但我就是特别吃这套,也特别爱我爸。

  我并没有被宠成熊孩子,因为我从小就比较有安全感,而我也是一个特别需要被爱的孩子。多一点的爱,甚至是宠,对我来说只会是心里更满。而如果我爸妈对我拿出一套什么是宠、什么是爱的原则,爱得过分一点就要收手,我估计现在的我回想起从小也会充满辛酸的回忆。

  生命之初,宝宝每天除了生长就是在建立基础信任

  那么宠和爱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在孩子的需求本身。我们得看看宝宝的需求是啥样的。

  事实上,宝宝刚出生时,他们的需求完全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不知道他们啥时候会哭、啥时候会饿、啥时候会尿、睡觉要睡多久。因为我们不能预知小宝宝的需求,所以我们才要无条件地回应他们。

  大多数时候,我们回应了宝宝,发现他饿了就喂他吃、发现他烦燥了就抱起,这样做了以后宝宝的神经系统会再次回到放松状态。同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发生了,他们对外界的基础信任得到了确认。

  有时虽然我们尽力去回应宝宝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他们都买账,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会哭闹,但只要我们去尽力回应,抱起来摇一摇,情况也会缓解一些,这也是宝宝健康发展的必要过程:从挫折到适度挫折。

  无论如何,在不停重复的“提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中,宝宝渐渐开始相信自己的本能直觉是现实的一部分。

  从内部需求(饿了、屎了、困了、烦了),到需求的交流(大哭),再到需求的满足(爸妈去处理他了),这个循环圈让宝宝产生了基础信任。基础信任是宝宝未来情绪和智力的根源,相信自己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情绪,可以成功地引导孩子未来的一生。

  在OK一岁多时有阵子总是在吃中饭时吃了两口就开始闹、要下餐椅,这当然让我很生气,坚持让他吃好才能下餐椅,结果换来的是暴哭+拒食,一连三天没有收到任何改进。后来发现问题是出在并觉上,那会儿OK刚开始从上午下午各一觉过度到一天一次下午觉时,所以刚好就是会在11点半到12点的饭点上犯困。随后我一看到OK在吃饭时开始揉眼睛、目光呆滞,我就立马将他从餐椅上抱下来,安抚他去睡觉。我及时地满足OK睡觉的需求,让他最终舒适地度过了这个并觉期,虽然那大半个月每顿中饭都吃得很不像样,但因为需求被满足,OK对吃饭这件事完全没有产生抵触,他内心相信自己就是个小吃货。

  无条件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

  我们都知道,宝宝早期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他们拼命地观察世界来获得信息的,他们通过观察动作到声音得出因果关系,通过观察爸妈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判断出他是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小家伙,是不是可以保持自己的本性、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如果我们对宝宝的表现总是反馈出“你的任何错误、任何行为、任何失败都不会使用我停止去爱你、关心你。不管你怎么做,我都会在这里陪着你。”宝宝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当宝宝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时,他们就会放心地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相反,如果我们在给到宝宝的回应时,总是用表情带出这样的信号:“只有你在甜美可爱、平静安宁、不哭不闹的时候我才会理你”,这种有条件的爱会将他们推向恐惧和焦虑。被忽略、被控制的经历,会导致宝宝形成脆弱的自我观,用防御性的行为来取代真诚。当一个宝宝早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性格,那么往后再谈什么自律能力、对自己行为负责,都是缺乏根基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老人带出来的娃好熊,是因为太宠孩子了,其实根本不是宠的问题,而是很多老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在无意识地用控制、威胁的方式和有条件地在爱宝宝。

【关于宠爱孩子,宠和爱的界限在哪里?】相关文章:

“体贴孩子”和“宠溺孩子”区别在哪10-27

宠爱孩子的生肖男07-23

成年人和儿童肢体接触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建立孩子身体安全界限感09-24

你的爱宠郁闷吗10-09

为什么要帮助孩子建立”界限与规则”?09-19

如何处理离世的爱宠10-24

男生宠溺女孩子的表现03-21

老人疼爱孩子需要把握尺度,避免宠溺孩子08-28

好与坏的模糊界限,如何引导孩子去理解与辨认10-31

最好的教育是,把爱和规矩都要给孩子!10-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