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不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不肯放手的家长!

时间:2023-10-29 10:26:46 教育 我要投稿

  01、那个有晚霞的黄昏,经过一个广场。

每个不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不肯放手的家长!

  出于一种职业习惯,我留意了一对母女。

  那位年轻温柔的妈妈,带着个五六岁,穿公主裙的小女孩,一大一小,都笑容暖暖。

  小女孩活泼阳光,很快就和广场上的其他小孩混熟,她和两个小男孩一起玩儿童自驾车,按照他们孩子的规则,应该是一人坐在车里,两人负责推车,然后三人轮着坐在车里享受那种速度感。

  三个孩子,两人推着车努力奔跑着,一人坐在车里尽情呼喊着。

  小女孩的妈妈坐在不远处的花坛边,微笑看着女儿和小男孩嘻闹,表情满是幸福。

  小女孩和小男孩一直跑,一直推着车,两个小男孩都已各自轮着坐上车几遍了,只是小女孩还没坐过车。

  两个小男孩总是很有默契地配合着,其中一男孩坐了一会就让出来,另一男孩就立马跨进车里,小女孩也想坐进去,但总是慢半拍,抢不过那两个小男孩。

  小女孩会稍稍不高兴,但又很快提起精神,继续和换下来的小男孩一起推车。

  这一幕幕,小女孩妈妈都看到,换了大多父母,可能会走过去,用大人的方式跟小男孩们沟通,让他们让让小妹妹,让小妹妹也坐坐车,不能只让小妹妹推车。

  只是小女孩妈妈没动,一直淡定地微笑着,看着女儿。

  又一轮坐车和推车的交换,小女孩依然没坐上车,小女孩开始央求:“小哥哥,我也想坐车,该我坐车了。“

  两小男孩像没听见似的,继续开始跑起来,喊着,大笑着。

  小女孩欲哭,看向妈妈,眼神里满是求助和委屈。

  妈妈没动,只是笑着向小女孩喊:“宝贝,玩去。”

  小女孩沉默了下,然后跑过去,跟上小男孩的车,继续推车,笑着喊说:下一轮到我坐车啦。

  又推了好几遍车后,两小男孩竟然就像商量好似的,没再抢着坐上车,而是扶着小女孩坐上车,两小男孩推着小女孩,一遍又一遍,再也没让小女孩下车,小女孩坐在车上恣意地欢笑、呼喊。

  小女孩的妈妈一直在看,表面风轻云淡,只是当小女孩终于坐上车时,这位妈妈微笑着流泪了,她仰着头,从包里拿出手纸,轻轻地擦着眼睛,生怕别人看到她的泪。

  相信,这是见证孩子成长的喜极而泣!

  相信,当女儿坐不上车,徒劳无功时,这位妈妈定是焦心如焚,恨不得立马过去帮女儿解决所有难题,只是她终是克制住了,她在煎熬中等待女儿明白这世间逻辑的无规性,明白这世界上很多事只有独自探索,协调,并积极去应对,才可以圆满;也在煎熬中等待女儿凭自己能力实现“绝处逢生“。

  需要多深思熟虑的智慧才可以如这位妈妈这般懂得放手,懂得信任,懂得克制。

  因为这些懂得,所以孩子可以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去碰壁,去攻克,去坚持,去努力, 去成长。

  也因这些懂得,所以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她在未来的所有际遇中都可以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02、睿智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

  只是,如果家长不放手,不克制自己的控制欲,我们的孩子是没有自由可言的。

  很多时候,家长是这样牵绊孩子的自由:

  2岁的孩子想自己拿着勺子独自进食,家长不让,非要耐心一口一口喂食,说是担心孩子自己不会吃,吃不饱,也怕孩子弄脏桌子,地板,衣服。于是,孩子慢慢地习惯了在吃饭上依赖父母,习惯了挑剔饭菜不好,因为孩子认为那都是父母的事。

  3岁的孩子想自己拿着杯子去倒水喝,家长会担心水倒在衣服上,或者说水热会烫到等等,禁止孩子碰饮水机,即使饮水机并无通电。家长会时刻关心孩子是否口渴了,随时把水送到孩子嘴边,于是,孩子习惯性地向家长要水喝,这个习惯很有可能延续到小学以后。

  4岁的孩子看到家长扫地,就拿着扫把晃悠悠的学着扫地,家长就担心扫帚把会不小心戳到孩子的眼睛,于是也禁止孩子做任何家务,还会习惯性告诉孩子:这些不用你做,你玩去,学习去。于是,孩子认为家务活是与自己无关的。

  5岁的孩子与家长爬山,爬了一段路,还兴高采烈,并没说累,但家长开始担心孩子太累,或流汗太多会感冒,赶紧抱起孩子,背起孩子,孩子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就该享受这样的待遇。

  6岁的孩子,刚上小学,很喜欢自己的新书包,想背在身上高高兴兴上学去,家长怕书包压坏孩子,任凭孩子哭闹,就是要帮孩子背书包。于是,孩子习惯把书包扔给家长,背书包是家长的事,不是自己的事,甚至读书,都是家长的事,不是自己的事。

  哲学家佛洛姆曾说:“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它处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明确: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

  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乐趣,既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也会让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

  当家长总不放手,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孩子:“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更可悲的是,如果在某些阶段放弃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来孩子只会越来越依赖家长,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将呈现严重不足或低下。

  孩子也会在不容拒绝的妥善安排中,在安宁无忧的日复一日中,慢慢的失了信心,失了能力,失了责任,失了梦想,失了本该多彩的人生。

  03、那么,我们怎么做,才可以杜绝那些不由自主的控制?

  我们试着这样:

  1.随时放手,相信孩子可以做。

  基本上,孩子两岁后,自我意识萌芽,他会特别喜欢自己动手,想自己吃饭,想自己喝水,想自己穿衣服,穿鞋子……

  父母千万不要压制孩子这些欲望,试着在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顺应孩子的需要让他自己去尝试吧!如果他想自己吃饭,那就把碗和勺子给他,脏有什么关系呢,孩子能有机会锻炼不是更重要吗?

  2.安排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宝宝,去帮爸爸把拖鞋拿过来”“去帮妈妈搬个小凳子””给奶奶倒杯水”等等,安排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并给予他赞扬。在这些过程中,孩子逐渐找到快乐感和成就感,他会慢慢懂得帮助别人这个概念,也会懂得某些责任。

  3.勇于纠正隔代老人的不放手。

  不敢放手孩子的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爸爸,更有可能的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大多老人都会受不了爱孙承受任何的小磨难,什么都想帮孩子打理好,也不让孩子受丁点委屈。

  当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应勇于指正老人不当的养育方式,因这些关乎孩子一生,整个家庭人员应要经常沟通,尽量保持统一的理念和态度来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懂得放手和进退,才是真正爱的智慧!

  很喜欢北大才女赵婕说过的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