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儿童孤独症

时间:2023-10-01 09:55:05 教育 我要投稿

  看准宝宝异常行为,介入治疗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自闭症,起病于婴幼儿期,多见于男孩子。儿童孤独症在婴儿期时也称为小儿孤独症,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宝某些行为动作或许就是儿童孤独症的先兆或是早期症状。

  五个月信号

  半岁左右的宝宝可能就开始反映出某些孤独症的先兆了,而这个时候的宝宝还不会说话表达,就容易造成某些信号被父母忽略,例如父母用食物或玩具逗引宝宝时,宝宝却总是“目中无人”,不愿与父母对视,在母亲拥抱之下不感快慰。

  一岁信号

  宝宝一岁大的时候,有一些典型信号父母可以参考。如无法跟父母进行眼神交流,眼睛无法跟父母对视;当父母呼唤其名字时,婴儿无法产生反应和应答的表现;无法识别父母的手势,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甚至仍不认识父母;对周围的人及物不感兴趣,对母亲也不亲。另一方面,一些不典型的信号父母也要留心,如宝宝还没有喃喃自语或一些表达情感的动作。

  两岁信号

  两岁宝宝主要关注的是人际关系和语言表达方面,例如宝宝很少笑,面部表情少,不喜表达,大多时候保持沉默,甚至两岁仍不能说话,无法说两个词以上的句子。

  另一方面,是对物的依恋,对事物的变化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所放的东西不能变换位置,若发现宝宝经常对某些物品表示特殊依恋,不能离开这些物品或离开物品情绪紧张、焦躁、哭闹不止的时候,父母也要及时关注,及早检查。

  三岁信号

  三岁的幼儿可以从观察其兴趣和行为入手,常表现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孩子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

  当发现自己的宝宝有某些信号时,也要综合判断,若是偶发的单次行为大可不必过分紧张,后期持续观察再判断即可;若宝宝某些孤独行为出现比较多,建议父母进行相关的检查。父母应多跟宝宝说说话、多带宝宝到室外玩耍,多接触其他孩子。

  如果宝宝在18个月和24个月的时候没有发育迟缓的现象,建议父母也进行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检查,通过全面的早期检查来对儿童孤独症进行早期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

  若明确诊断儿童孤独症,最好在三岁之前,此时介入治疗时机最佳。另外,儿童孤独症的检查也应该常规化,父母们要放平心态,摒弃传统的“疾病”“心理问题”等观念的束缚,以宝宝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