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史

时间:2023-05-12 13:09:26 教育 我要投稿

  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史,中国的女性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对于冲破旧思想的桎梏、瓦解不平等的性别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女性走向独立和自由的新征程,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史1

  女性教育主流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女性教育主流化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而是历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思想启蒙、维新派的大胆尝试、晚清政府的谨慎试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陈出新、国民革命政府的持续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大破大立,在政府、政党、社会团体以及无数进步人士和革命者的持续推动下完成的,其中,中国女性教育经历了四次重大突破:

  (一)第一次突破:女子学校的产生

  中国现代女性教育的产生经历了艰难的孕育过程。中国封建历史上,上至国家意志,下至世俗观念,均排斥女性接受正规教育,1844年,教会女学首尝禁果,英格兰长老会东方女性教育协进会派遣的传教士阿尔德赛(MaryAnnAl-dese)女士在宁波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教会女塾。

  此后,天主教、长老会、美以美会、公理会等组织也先后在各通商口岸建起了教会女子学校。在教会女学向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发出挑战的同时,国人对女性问题及女性教育的争论日趋激烈。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以及早期接触西方男女平权思想的社会进步人士,对女性教育受到排斥表示强烈不满,强烈要求开办女子学校,对女性施行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教育,1898年6月1日,维新派人士经元善等人首开先河,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办女子学堂———经正女学。

  女子学校的产生终结了中国女性不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历史,标志了中国现代女性教育的`开始。女性由此迈出了由家庭到社会的第一步,为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加速社会化进程构筑了前提;女性教育由此进入形式化教育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拓展教育类型、加速主流化进程准备了身份与资格。

  (二)第二次突破:进入国家教育体制

  女子学校产生后并没有立即得到政府的认可,由民间活动成为国家行为经历了曲折。与社会对女子学校的热情相比,封建王朝反映冷淡,清政府在1902年公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中明确说明“女子无位置”,1904年,清政府又公布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其中说明“女子教育仅包括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上对女性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资产阶级革命派、开明士绅、商人以及社会进步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出资兴办女子学校,清政府最终迫于社会压力对“癸卯学制”进行了修订,于1907年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批准由官方开办女子小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女性教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获得了法律的认可。

  进入国家教育体制表面上看是立法问题,实质上却为女性教育构建了两大发展动力:一个是由政府、各级各类组织或机构、个人等官方与非官方力量组成的外部推动力。

  成为国家行为后,女性教育既可以得到政府宏观政策、制度、措施的扶持,又可以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会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为女性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另一个是来自女性自身的内部推动力。

  女性教育取得公开合法的身份标签后,社会成员便自然建立起价值趋同取向,对摒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桎梏,建立自觉教育意识和教育自觉机制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只有女性自身建立起教育自我约束,追求教育,实现自我教育,女性教育才能真正步入发展的正常轨道。

image.png  

  (三)第三次突破:两性教育并轨

  两性教育并轨经历了制度层面的并轨与事实意义上的并轨两个阶段。清政府推行的是两性分立的教育体制,规定女性教育只有小学和中等师范两种学制,极大地限制了女性教育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9月至1913年8月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将女性教育的学制拓展到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女子实业学校及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多个类别和层次,并开始推动两性教育并轨。

  小学进展得比较迅速,“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之初即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1919年,高等小学实现男女同校,1922年11月1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又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戍学制”),在《小学课程纲要》中彻底消除了性别界限,小学男女同学很快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的男女同学也比较顺利,1920年,北京大学首开“女禁”,一两年内大学男女同校成为风气;

  中学男女同学则比较踯躅,民国政府虽然在1927年认可了中学的男女同学,却在192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中再次提出中等教育实行男女分校或分班的原则,并针对女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直至民国政府终止在大陆的统治,两性教育并轨也没有完全实现。

  1927年至1949年间,与民国政府的女性教育同期存在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领导的女性教育,中国共产党实行完全的性别单轨制教育体制,彻底消除了教育中的性别界限。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令设立妇女半日学校、妇女识字班、家庭临时训练班、田间流动识字班等强化女性成人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继承根据地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建立了全新的性别单轨制教育体制,各级各类教育对男性与女性同等开放。

  两性教育并轨是女性角色重新定位的必然结果,为女性教育真正融入国家主流教育提供了可能。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变革史,男性已不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对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必须将女性劳动力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使其承担社会义务,而女性在被动解放的过程中自我意识觉醒,对自身角色和人生价值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开始追求性别平等,因此,现代社会中女性与男性的发展目标逐渐趋同,教学内容、教育形式统一是教育目标趋同的必然结果。

  两性教育并轨是女性追求性别平等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成为女性教育进入国家主流教育的标志。

  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史2

  女性教育主流化的内涵

  主流是指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本文将这一词汇迁移到教育研究中来,所指的女性教育主流化是指女性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非主流教育到主流教育的嬗变过程,这一过程突显出中国女性教育的三大质变特征:

  (一)教育对象的主体化

  19世纪末以前,我国教育体制与传统观念排斥女性的正规教育,几乎所有教育机构均对女性设置了门禁,男性是国家正规教育的唯一主体;19世纪末,女子学校产生,中国现代女性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女性受教育的数量和女性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份额,由零攀升到与男性教育基本持平的水平,女性教育由被排斥、被异化的.弱势地位逐渐占据国家教育的主体地位,女性与男性成为国家教育的双主体。

image.png  

  (二)教育类型的全域化

  女子学校产生之前,我国没有狭义上的女性教育,女性不能以公开身份接受学校教育。从广义角度来讲,中国古代女性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的形式存在,教育内容以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和家事教育为主,辅以一定的文学艺术教育以及少量的劳动技术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女子学校产生之后,女性教育拓展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教育类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与男性教育同样实现了多类型、多形式、多学科教育。

  (三)教育服务的全程化

  中国古代女性教育建立在“男尊女卑”社会性别观的基础上,是以服务男性为核心的封建奴化教育。中国现代女性教育对古代女性教育进行了彻底颠覆,教育目的是培养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让女性成为思想上不依靠别人、行动上自由自主、权利与义务上与男性平等的国家建设者和独立社会个体,为实现这一目的,女性教育逐渐融入女性的生产生活,对女性从幼儿、小学、中学、大学、职后进行全程式教育,为女性成长持续提供服务,帮助女性通过教育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不断攀升,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级成长,最终达到其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史3

  各国概况

  1、古希腊 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认为女子也要接受军事教育,当男子外出打仗时,女子也可以保家卫国。

  雅典:忽视女子教育,不强调女子一定要接受教育。

  柏拉图: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接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2、文艺复兴时期莫尔认为所有儿童不分男女,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3、英国19世纪40年代大学推广运动促使女子获得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4、法国19世纪后期普法战争后,女子中学教育获得了一定发展,国立女子教育和市立女子教育先后设立。

  5、德国康德《论教育》中的训育部分提出女子应具有教养和社会交往能力,负起绵延种族、影响男性、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6、俄国克鲁普斯卡娅是俄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苏联著名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家和组织者,苏维埃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等。

image.png  

  7、美国18世纪女子不能进入高等院校,19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批女子学院,女子可以进入高等院校。

  8、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设立了女子师范学校。1947年颁布《教育基本法》,强调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9、近现代重要教育家 夸美纽斯:三个“一切”——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

  卢梭:《爱弥儿》中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女子教育的革新,并提出了女子教育论,但他在女子教育问题上总的倾向是保守的,达不到真正发掘女性智慧潜力,解放女性的目的。

  蒙台梭利: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创办了“儿童之家”。

  从前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教育是改变贫穷最好的武器”;后来又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教育是改变女性命运最好的武器”。

  现如今,教育基本实现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女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女性角色和女性力量也在这个时代中不断崛起,女性的生活也在不断向好发展。

【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史】相关文章:

典型中国女性的品质04-19

如何看待中国女性的力量04-17

在中国女性有什么地位04-22

中国女性的地位怎么样04-13

中国女性地位最高的省04-13

当今中国女性地位04-13

女性教育的意义05-12

女性教育课程05-12

中国女性在世界上的地位04-13

Baidu
map